查看完整版本: [-- 英伦三岛的多事之秋——煤矿工人罢工与英国政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8月 -> 英伦三岛的多事之秋——煤矿工人罢工与英国政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特安 1984-08-31 00:00

英伦三岛的多事之秋——煤矿工人罢工与英国政局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英伦三岛的多事之秋
——煤矿工人罢工与英国政局
陈特安
在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进入第二十五周之际,最近又爆发了今夏以来的第二次码头工人罢工,伦敦、利物浦、赫尔和苏格兰的十二个大港口的大码头顷刻间陷入瘫痪状态。与此同时,铁路、海运和造船等部门的工潮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伦三岛在经历了动荡之夏后,又步入了多事之秋。
引人注目的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自今年3月延续至今已经整整半年了。这是英国自1926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这场罢工波及一百三十多个煤矿,占英国煤矿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参加罢工工人达十四万之众,占全国煤矿工人工会会员的80%。这场罢工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酿成了近四十年来最严重的流血事件。
目前劳资双方都无妥协的迹象,政府对罢工也一直持强硬态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对罢工决不姑息,“姑息不是英国应采取的政策”。工会方面也表示“决不屈服”,要与反工会的法律斗争到底。西方舆论认为,政府与罢工工人双方的情绪都是激烈的,“各方似乎都确信,如果自己这一方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让步过多,就会使自己受到致命的伤害。”英国《新政治家》甚至认为,这场罢工对政府来说,已成为类似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那样影响重大的问题。
这场旷日持久的煤矿工人罢工,尽管与十年前煤矿工人全国性罢工导致保守党希思政府倒台时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它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已对保守党政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经济上,煤矿工人大罢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估计已在十亿英镑以上。加上别的罢工,今年上半年英国因罢工损失的工作日已达九百七十万个之多,这严重地影响到缓慢而脆弱的经济复苏。英国经济增长率三年来第一次下降,1984年上半年下降0.5%。国民产值和进出口贸易近几个月来也出现了下降。官方承认,年初预定的今年经济增长3%的指标难以实现。经济界人士估计,罢工使发电成本增加,如果这笔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通货膨胀率明年将上升0.5%到1%。而降低通货膨胀率一直是保守党政府的主要目标,其成果也是它近年来不断夸耀的主要政绩之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声誉。同时,大罢工使保守党政府实现工业改革的目标困难重重。保守党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组陈旧工业,使庞大的“国有化”公司扭亏为盈。近年来,英国煤矿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继续拉大,保守党政府认为必须实施对煤矿的改造计划,执意对煤矿工业采取封矿减产的方针。英国政府认为,如果象1981年初那样,慑于矿工罢工而不改造煤矿工业,就将会为其它陈旧工业部门工会所效尤,势必影响它进一步改造陈旧工业的目标。但罢工者坚决不同意煤炭局关闭“不经济”或“不盈利”的矿井。双方各不相让,保守党改造传统工业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就举步维艰。
政治上,此次罢工使保守党政府的国内政策也面临严峻考验。保守党政府一直把限制和削弱工会权力和压制罢工作为对内政策的重要问题。五年多来,保守党政府先后公布了两个限制工会权力的法案,并多次使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击败各行业的罢工行动。这次煤矿工人大罢工显然是对这种政策的挑战,尤其罢工发生在保守党在地方议会选举、欧洲议会选举和朴茨茅斯的补缺选举中连连失利、政府的对内政策在党内外受到越来越强烈反对之际,对保守党政府来说更加深了处境的困难。
目前,煤炭局和矿工工会仍坚持各自的立场。政府由于目前尚有足够的存煤,因此不急于妥协。工会方面则正在加强团结合作,争取实现自己的斗争目标。但随着罢工旷日持久地进行下去,矛盾必将越来越尖锐。


查看完整版本: [-- 英伦三岛的多事之秋——煤矿工人罢工与英国政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