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高山飞瀑的女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8月 -> 高山飞瀑的女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戴明贤 1984-08-31 00:00

高山飞瀑的女儿

第8版()
专栏:

  高山飞瀑的女儿
  戴明贤
黄果树观瀑亭下的石梯,抱着大山纡回盘旋,直下幽暗的犀牛潭深谷。每下十多级便有小小石台,让你舒口气,伸伸腰。挂在千尺悬崖上的瀑布,则不断变换着角度,衬着不断变化的背景,在召唤你,诱惑你。等到凭倚在大平台的石栏上,与大瀑布凝眸对峙,这时,你眼中、耳中、心中,乃至整个躯壳里,便只有它了。一切形容都已多余。只觉得与气魄、潜力和能量直接面对着面。它虽这样伟岸、飞腾,一往无前,却纯是一派阳刚之美,而无丝毫暴戾之气。它只摄人,而不慑人。
很久不见今天的主宾、那位八十二岁的萧娴老人下来。一回头,发现在一块突出的石台上,有几点人影簇立着,在向瀑布指点。那个咖啡色的身影,便是她了。看来老人是下不动这迤逦的石梯了。髫年离乡,皤首归来,初次造访家乡的第一名胜,却已可望而不可及。我不觉有点怅然……
隔了一阵,我陪着另几位南京来的客人去拍照,使者接踵而至,催我们马上回宾馆,说萧老要写字,并说:“老太太等不及了!”
我们喘着粗气跑进敞亮的大客厅,果见萧老正解衣提笔,站在临时搭就的大案前。刚瞥见我们的影子,便伸笔往墨池里蘸。电视导演乱嚷着:“等一等,萧老,换个灯泡……”
“不等了!”老人口说手动,雪白宣纸上立刻出现了粗如手臂的笔画。这迫不及待、近乎孩童天真的动作,引发了一屋子人的轻笑。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桠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洒向君家雪色壁……”我常佩服东坡先生能把画家的灵感汹涌、逸兴遄飞,描写得这样活龙活现,不想今天在老书法家身上,竟亲眼得见了!听萧老的女儿说,老人不论在家在外,一律寡言少笑,动了喜怒哀乐,尽都是濡毫对案,靠翰墨倾诉于素纸之上。那么,今天催逼老人“森然欲作不可留”的,不是注于空肠的烈酒,而是大瀑布那一股清雄磅礴之气了。
宣纸上转眼出现了“白水奇观”四个擘窠大字。老人运笔如风的气势把我镇住了。女书法家代有人出,写经题画,多以秀婉清逸取胜;象这样力能扛鼎、恣肆沉雄的,可谓稀如星凤。小时候听老先生们讲说“黔南奇女子”萧娴,如何童稚挥毫惊四座,叫康南海大师发出“雄深苍浑此才难”的赞叹,象听一段古代的传奇,没想到今天竟及亲见挥毫。虽然亲眼得见了,仍然觉得不可思议:这个负载着八十二度春秋的瘦小身躯,怎么还贮藏得下这样惊人的力量和气魄!
归途中,客人们大赞瀑布,我却为下一项活动担起心来,怕扫了他们这种欣喜欲狂的兴致。
下一个日程安排是我引起来的。那日,在黔灵山的双桂楼上小憩。两位客人偶然从小卖部买回两张蜡染品,受到大家夸奖。我偶然联想起一位蜡刀如神、妙语如珠的苗族蜡画高手。我曾经访问过她,为她写过一篇短文。当时我认定这是一位民间的天才,却也没想到短短两三年后,她便漂洋过海,名噪太平洋彼岸,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便把采访中的种种细节,当作闲话说给南京的客人们。不料他们听得入迷;更不料瘦小身躯深陷在大沙发里似睡似醒的萧老,也句句听进了耳朵。她站起身说:“一定要见见她!”电视导演立刻决定:把这项活动加进电视片中去。
计划是去蔡官屯造访她的那个苗家石寨。但安顺市的同志告诉我们:那条小路太崎岖,老年人经不住那份颠簸。于是改为派人去接她进城,到萧老下榻的地方会面。
第二天上午访响水龙潭,泛舟游于龙宫内院。她——杨金秀,陪着萧老,恭谨而亲切,就象昨晚她对我说的:“我很高兴来见萧老。她就是自家的老奶奶嘛!”
此刻,杨金秀用小蜡刀蘸了蜡液,开始往白布上画直线。在两尺多长的白布上,分若干笔拉了一半;将布调过头,又分若干笔拉完另一半。没有直尺,不折叠,没有任何记号。全凭蜡刀沿着一根纱前进。两根直线合龙了,所有的笔触之间,不露丝毫接头的痕迹。周围一片啧啧的惊叹声。杨金秀把白布对折起来:直线的两端重合在一起,毫厘不爽。满屋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接着,画了一枝带藤蔓的花。花枝叶片,就跟经过特技处理的电影片头字一样,沿着一道看不见的轨迹,迅速而自信地次第出现。她握着蜡刀的右手,漫不经心地往外一绕、一挥,画出一根卷曲的须蔓。有人问:“这是一只飞鸟吧?”
“是鸟。”杨金秀说,“是艺术化了的鸟。”
毕竟是出过国,能用上“艺术化”这样的词儿了。过去她对这种形象的变形,可是说得更朴素,也更美。她说:“我们画的不是真的花。我们画的花是笑颤颤的。”
画完这个简单的图案,杨金秀放下蜡刀说:“今天时间短,我只是画几笔给萧老看看,蜡染是怎么画的。我另外准备了一块画完的,送给萧老做纪念。”一边说,一边站起身。一直坐在她身边,紧紧抿着嘴唇看她画蜡的萧老,连连点着白发苍苍的头,颤巍巍地立起身来,紧紧握住了杨金秀的手。
两双手相握,中间隔着几千里的路程、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哩。如果沿用怡红院主人的名言,女子是水做的骨肉,那么,她俩的性格,一个是黄果树上游的活泼奔流的白水河水,另一个是瀑布下面深邃无波的犀牛潭水。而作为艺术家,她们同样是黄果树大瀑布的雪浪,刀笔在握,迸发出来的灵感和创造力,便能石破天惊。
她们是贵州大山的忠实女儿。萧娴在几座大城市度过的日子,十数倍于在桑梓居住的时间。但她从未嫌弃过偏僻而贫困的故乡,在作品中总是大书“黔南萧娴”。杨金秀在多伦多,以惊人的画蜡技艺轰动全城,有人尊她为“博士”,她回答:“我是真正的贵州苗族农民。”谢绝了外国友人出高薪聘她任教的建议,如期归家。
萧娴少小离家老大回,恰值杨金秀两次出国之间的空当,今日此会,可谓有缘。家乡对萧老的接待是隆重而亲切的。从市长到村民,还有花溪区书协的小伙子、接待组的姑娘们,不约而同地把她比作自己家中的老祖母。杨金秀呢,被称颂为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望着她们,我记起萧老的女儿所说:萧老曾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岁月中,迫于生计,疏远了视如生命的书法;直到垂暮之年,才得全力投入翰墨生涯。我记起杨金秀由于跨不过“农转非”的门坎,多年要调入蜡染厂而不得。有人请她画蜡,还得替她出工,挣回那一份大约够寄一封航空信的工分。其实,在那段年月里,靠五花八门的关系学越过这门坎者不知有多少。至今她还是农民。不过,对沐浴着责任制春风的她,这门坎已没有意义了。有的人还劝她办一个蜡染厂,与那所国营的分庭抗礼哩……在劈劈啪啪的掌声中,我默念着老舍笔下的一句台词:“老的小的,都赶上好时候了。”
黄果树瀑布狂奔大吼,算是久已遐迩闻名,但谁知道就在它的周围,还隐藏着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呢?在我们这个僻远而羞涩的山乡,自然面貌千百年来再没变动过,但新的风景却在近几年中层出不穷:?阳河、白龙洞、者斗洞、响水龙潭……一个比一个神奇,一个比一个壮美。波宫水府般的龙潭尚未完全疏通,又发现了号称“地下都市”的打鸡洞。这不是偶然的。它们是水利、电力、旅游等事业发展的副产品,正如第一二个五年计划中发现的铝镁钨汞,都是随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那么人材的矿床呢?想来也是同一个规律吧。就在前几天,兴义一个六岁小姑娘写的擘窝大字,令书家们惊喜交集,议论着“可能我们贵州又出了第二个萧娴!”是的,深山大泽,其蕴藏岂能限量。
诗人何其芳有一首论诗绝句说:“堂堂李杜铸瑰辞,正是群雄竞起时,一代异才曾并出,那能交臂失琼姿!”抬眼望着四围青山,我想,盛唐已矣,今日才真是神州大地群雄竞起的好时候哩。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发起他们“森然欲作不可留”的创造激情。


查看完整版本: [-- 高山飞瀑的女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