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兼谈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9月 ->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兼谈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敢峰 1984-09-30 00:00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兼谈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

第5版()
专栏: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
——兼谈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
敢峰
去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在书赠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教育改革的纲领和根本方向。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教育战线提出的任务和当前世界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教育工作是国家和民族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是一切基本建设中最重要、最长远的基本建设。对这样一项意义深远和关系全局的基本建设,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好的。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打破在教育问题上的狭隘眼界,进一步搞好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包括教材)、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根据三个“面向”的思想坚定而又稳步地进行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我们的全部教育工作转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轨道上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的教育事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同四化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我们能用在教育上的投资还很有限。师资的来源,教师水平的提高和知识更新,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那么,在教育工作中还能不能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呢?
我们的回答是:可以贯彻,而且必须贯彻。这是教育战线上一切有志有识之士的共同回答。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人才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不面向现代化,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吗?现在世界上不但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政治矛盾和经济矛盾,而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我们的教育不面向世界,能迎接这个挑战吗?能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抓住有利时机,缩短在科学技术上同西方国家的距离吗?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人才需要从现在起就抓紧培养。这些人应当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精明的经济头脑和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教育不面向未来能完成这个任务吗?从长远和根本的意义上说,面向未来就是面向共产主义,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怎么能因当前教育工作上有困难就不面向未来呢?我们教育事业的底子固然很薄,困难很多,希图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而且必须立足现实,把“面向”的问题解决好,在正确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研究我们前进中的各种战术问题,一步一步开拓前进的道路。囿于各种困难,只考虑眼前的战术问题,疲于应付“过日子”,那就会陷于盲目与被动之中,连眼前的工作也很难做好。战略问题不解决好,战术问题研究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打仗是这样,搞建设是这样,办教育也是这样。
明确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就要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研究我们的战术。这是一项非常繁重、非常复杂、非常细致的浩大工程,需要分层次、按系列、有步骤地去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怎么办,各级各类学校怎么办,各种不同的地区怎么办,都要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从自己在整个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应有的作用以及现有的具体条件去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有规划,要有政策,要有办法,要有实施的具体步骤,还要有进行改革的各种试验。当前我们所要进行的各种教育改革的试验,说到底,就是要探索一条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道路,使过去的传统的教育逐步转变为现代教育。
实现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十条内容:
(一)用现代的观点看问题,教育不仅仅是上层建筑,同时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潜在的最重要的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才问题。在国民经济的整个系列中,学校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础工业,在投资上应尽量予以保证,并围绕世界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尽快形成若干人才培养中心。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战略上的决胜,最终取决于教育。因此,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来改革教育,这是从过去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历史上的传统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现代教育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上要普及到全体人民。和过去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不同,没有现代的经营管理、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就不可能从事现代化的生产劳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层次、多类型和多种形式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对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要把单一的正规化学校教育,转变为以正规化学校为主体的多渠道办学——广开学路。既要有致力于提高的由各级重点学校组成的“小宝塔”系统,又要形成能适应于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系统(包括自学成才)。特别是要大力开发经营管理教育和新技术、新工艺教育,兴办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在农村则要兴办适应各地需要的农业技术学校。
(四)传统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而为了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现代教育应实行终生教育。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应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五级,其中各种不同程度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是基本的,应作为普遍的要求。
(五)使教育从过去凝固、保守的封闭系统转变为动态的开放系统。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迅速把国内外的社会经济信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各种思想资料经过分析、研究、整理,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来(包括开选修课和各种讲座)。同时要从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两个课堂”并举,在学好各门课程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使他们直接而广泛地获得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为此,必须不断地抓好教师的知识更新,造就一支“三个面向”的教师大军。
(六)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走在时代潮流前面。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抵制各种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七)使教学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智能结构的全面培养。这是对付当今世界上知识更新最有效的途径。对当前的教学和考试方法要进行改革,使学生从学习上一窄二死三负担过重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进入才能和知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八)把落后的教学手段转变为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电视和录音、录相等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建设。
(九)有条件的学校要从单一的教育职能转变为多种职能兼备,尽可能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使理工科高等学校成为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教育、科学研究和现代化生产三结合的基地。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当加强科学研究,吸收最新科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的学生和研究生应当早日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把进行“真刀真枪”的科学研究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十)要改革文科教育,使大学文科从偏重于学院式的教育转变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熔炉。要使文科的教学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着重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来办教育,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教育,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使教育从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转变为经济建设的先行。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确实很难。“左”的思想的禁锢,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各种条件的制约,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在改革的道路上每迈出一步都要拿出很大的勇气。然而,教育改革之难真的难于上青天吗?不,对于教育战线上的一切有志有识之士来说,正如宋代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所吟诵的那样:“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有改革之志,勇于把困难踩在脚下,用实际行动写出我们伟大时代的教育诗篇。


查看完整版本: [--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兼谈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