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花束·友谊·二十一世纪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9月 -> 花束·友谊·二十一世纪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德有 1984-09-30 00:00

花束·友谊·二十一世纪

第7版()
专栏:

花束·友谊·二十一世纪
刘德有
世界上有无数美丽的花,但没有一种花比友谊花更美。
这次访日归来,我带回日本朋友赠给的小小花束。说它小,是因为它茎短枝少,花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在细细的枝头上开着许多小白花的,日语叫“霞草”;一种是乳白花瓣顶端呈淡紫色的,是石斛。它们清新淡雅,各具其美,使人迷醉,但它们更使我想起最近参加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在日本度过的难忘的日日夜夜。
这次去日本,时间不长,只逗留一周。我们出席了9月10日在东京举行的开幕式后,11日和12日又在风光秀丽的箱根开了两天会,15日便启程回国了。15日下午,我们驱车来到成田机场。一进候机室,便看到日方委员香山健一先生。他带着夫人和两个女儿早已等候在那里。她们是特意来欢送我们的,还为每一位中国朋友准备了一小把花束,并把它亲手佩戴在我们胸前。鲜花蕴藏着香山一家对我们的诚挚友情,更蕴藏着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香山先生的两个女儿是日本年轻的一代。我想,正是她们将来要接过日中友好的火把,与中国青年一道,在她们父兄开拓的友好大道上前进。香山先生向中国朋友介绍了他为什么要带着两个女儿来欢送中国朋友。他说:“我本人经历过战争的年代,因此我十分珍视日中友好。但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我要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日中友好的感情,使日中友好世世代代传下去。”香山健一先生今年五十一岁,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年轻时曾从事过日本的青年学生工作。三十年前,他就与当时也做青年学生工作的胡启立同志相识,他们之间建立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们这次到日本,许多日本朋友跟我们谈话,主要话题就是要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中日更加友好的世纪。同香山夫妇交谈,自然也不例外。但没有想到香山先生的两位女儿的名字,竟也和二十一世纪有关。香山先生的大女儿,名叫美纪,今年十六岁,是日本学习院女子高等科一年级学生。二女儿叫里绘,今年十三岁,跟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是女子中等科二年级学生。我对香山夫人说,“美纪和里绘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她们将来要接父辈的班啊!”这时香山夫人兴奋地告诉我,她生下大女儿时,曾跟丈夫商量给她取一个好名字。他们想到女儿将来要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而且希望二十一世纪要比二十世纪更加美好,便给她取了“美好的世纪”——“美纪”这一名字。二女儿的名字“里绘”,也跟二十一世纪有关,“里绘”意味着“绘画般的家乡”,表明希望到二十一世纪,人类居住的世界能象画一样美丽。
听着香山夫人的介绍,我想起在箱根与香山健一先生相处的难忘情景。香山先生曾在会上以《2000年的日本与中国》为题作了专题发言。他说,二十一世纪再过十六年肯定会到来的。当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熄灭后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岁月时,二十一世纪到来前的十六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决不能算很长。二十一世纪不会在十六年后突然到来,而是从现在起,通过我们的一个一个的选择而形成的。他强调说,能否使二十一世纪成为和平与繁荣的世纪,将取决于今后十六年间我们的选择是否明智。香山先生还颇有感慨地说,他去年访问北京时参观了首都钢铁公司的幼儿园,他看到孩子们明朗的笑脸,曾想,这些孩子跟同年代的日本孩子一样,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决不能让孩子们尝受战争的悲惨。他说,我们的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的今年——1984年出生的孩子们到二十岁时,正是二十一世纪初的2004年。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委员会片刻也不应忘记,我们要想到后代,扎扎实实地负起我们的责任。
更使我难忘的是,香山先生在这次发言中,离开讲稿,还专门插了一段话。他说,日方委员会这次为每一位中方委员准备了一份礼物。说着,他指着背后黑板上张贴的一张《日中二十一世纪日历》,上面印着从1901年到2050年的全部日历,也就是说,有了这张日历,就可以用到二十一世纪。日历印得很讲究,它是以中日两国地图为图案,左右角上方写着中日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信赖、长期稳定”。香山先生说,让我们把日中二十一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开幕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和我们每个委员的生日都记在上面吧。把这张日历放在我们身边,让它促使我们去考虑二十一世纪的问题。香山先生说,昨天中曾根首相在开幕式上致词时表示希望日中二十一世纪委员会能议出“今后一千年的日中友好的指针”,如果按此要求,这份日历就显得太短了,因为那上面只印了一百五十年。如果要制作长达一千年的日历,就会成为香轴。而我想,这样长的日历,就让我们的子孙去制作吧。香山先生这一席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日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开的时间虽短,但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日方首席委员石川忠雄在评价这次会议的成果时说:“双方对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日中关系的应有状态的基本认识,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或者近似”。值得高兴的是,中方首席委员王兆国在基调报告中指出的、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中日更加友好的世纪的四个标志,已成为委员会的共同认识。这四个标志是:(一)在政治上,中日两国应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处的典范;(二)在经济上,中日两国应成为平等互利、共同繁荣的伙伴;(三)在文化科学技术交往上,中日两国应成为相互学习、共同前进的朋友;(四)在国际事务中,中日两国应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积极力量。这次会议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双方委员不仅在会上畅所欲言,而且在会外,每天晚上都举行一次恳谈会,三三五五,自由结合,促膝交谈,增进友谊。9月10日恰逢传统的中秋佳节,双方委员相聚富士山麓,共赏象征团结幸福的明月,显示出两国人民之间的亲密友好合作。
我们临上飞机时,香山先生深情地说,日方全体委员给中方委员每人写了一封信,请你们在飞机上休息时读一读。飞机飞离日本后,我拆开了信。那信写得多富有感情啊!信中写道:我们“日中双方委员二十人首次聚集一堂,宣誓要使日中两国永远友好相处。让我们为日中两国世代友好,不再兵戎相见,为实现日中关系四原则,贡献自己的一生吧。在秋风摇曳芒穗的箱根湖畔的旅舍,我们共赏中秋明月,开怀畅饮,品尝月饼度过的那三天,对于我们二十个人来说,是毕生难以忘怀的。”“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但我们要使短暂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能过得有意义,过得更加美好和充实,以便把它献给日中两国的永恒的友好和世界和平。”
读着这封感人肺腑的信,我眼前浮现出在东京、箱根朝夕相处的那些日本朋友,也浮现出刚刚在机场给我们每个中方委员佩戴上一束鲜花的香山夫人和美纪、里绘的笑容。我心中默默地想:中日友好已经向着二十一世纪迈出了雄壮的步伐,祝愿中日友谊之花在二十一世纪开得更加绚丽多彩。(附图片)
友谊——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日本留学生和中国同学在一起
王景文摄(《人民画报》供稿)
中日友谊 万古长青
程与天 篆刻


查看完整版本: [-- 花束·友谊·二十一世纪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