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状元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10月 -> “状元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志文 1984-10-31 00:00

“状元笔”

第2版()
专栏:

“状元笔”
本报记者 赵志文
山东省掖县制笔厂是个仅有二百五十名职工的乡办小厂。但它生产的毛笔,在1982年全国毛笔质量评比中,却独占鳌头,被誉为“状元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启功曾这样称赞它:“掖县制笔厂所制诸品,柔健得中,管轻适手,使余‘蚯蚓’顿化‘春龙’。”
毛笔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生产毛笔的厂家很多,北京、上海、苏州等,都有规模较大的制笔厂。可是,这个乡办小厂为什么能在竞争中取胜,产品畅销国内外呢?厂长李兆志回答了我的问题。
笔厂所在的苗家乡,有着悠久的制笔历史,据说,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解放前,该县的毛笔生产方式是小手工作坊。解放后,制笔业几起几落。这几年,掖县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苗家乡因地制宜,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制笔厂越办越红火,如今新的厂房大楼拔地而起,笔厂固定资产已近七十万元,去年实现利润六十多万元。
该厂职工既继承前人的传统工艺,也吸取国内外毛笔生产的精华,锐意求新。他们聘请老艺人负责技术培训工作,车间主任和技术员则挑选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担任。现在,青年工人也能制作几百元一支的高档笔了。制笔工艺看上去简单,实际很复杂,整个生产流程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一个环节出差错,就会影响产品质量。该厂制订了严格的检验制度,检验员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担任,产品编号,不合格的笔由制作者返工。
“状元笔”因为物美价廉,订户纷至沓来,去年生产了二百二十万支,仍供不应求。它说明:小厂也能创名牌,乡镇企业鹏程万里。


查看完整版本: [-- “状元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