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真理的大门是敞开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10月 -> 真理的大门是敞开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生平 何双及 1984-10-31 00:00

真理的大门是敞开的

第8版()
专栏:

真理的大门是敞开的
王生平 何双及
在化学史上有桩著名的聚讼公案——“水的争论”。1784年,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科学院的院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水是易燃空气和氧气的化合物。这一科研成果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普列斯特列、瓦特、卡文迪许、蒙日和拉瓦锡几乎是同时得出这一结论的,结果在谁是真正的最早发现者这个问题上引起很大争执。
且不论谁是最早的发现者,这里先谈谈若干人同时发现水是复合体的原因。要弄清这一问题,应该而且必须追溯到氧气的发现。在距拉瓦锡这一发现前约一世纪,波以耳、胡克、洛厄等人即发现了氧气,不过当时称作“硝气精”。劳尔、马约再次证实了这一发现。1678年,博尔奇从硝石中制出氧气。1729年,海力士用水上收集法又制得这种气体。之后,普列斯特列、卡文迪许等人推进了这一研究,证明水不是一种单纯的元素,而是一种复合体。
很明显,如果没有氧气的发现,没有波以耳、胡克等人的研究,拉瓦锡等人的结论无从产生。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早出拉瓦锡五十五年的海力士,已经用水上收集法得到氧气。这一重要发现已经蕴含了水是复合体的结论,只不过海力士没有自觉意识到它,走到了真理的面前,却错过了它罢了。上述事实,清楚地表明水是复合体的论断已是那个时代躁动于科学母腹中即将坠地的婴儿。它不被这个人发现,必将由另一个人发现。看起来是偶然的巧合,却存在着历史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科技队伍的扩大,研究同一课题人员的增加,有些新的成果是两人或若干人同时独立搞出来的,如牛顿和莱布尼茨之于微积分,迈耳、焦耳、柯罗丁、格罗沃、赫尔姆霍茨之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但是,历史上的大多数新发现还是由单个人首先搞出来的。
真理的大门始终向任何人敞开,它从不宠信或偏袒某一个人。每个敲开真理大门的人,无论是一个人或若干人,都应得到应有的荣誉。谁都不能把某一真理当成一己的私有财产。
承认这个客观事实,某些争论就显得很不必要。但是,争论却时有发生,不仅在同时搞出某一成果的人们中间有,就是在一个人发明一项成果的情况下,也有个别的“不相干者”插上一手。如果说,前一种场合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后一种场合就是不能容忍的无理取闹了。联系到有些个别行政领导利用职权之便,硬要科学工作者在论文或著作上署上自己大名的类似事件,是特别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的。
马克思指出:“科学绝不是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2页)马克思并不把唯物史观的发现归于自己一人名下,他指出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也发现了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而恩格斯却谦虚地说,他是“拉第二小提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49页)。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不愿争夺二十年的在先权,却优先发表了持同一观点的华莱士的论文。
近几年来,阅读报刊杂志,得知不少科学界前辈主动让出荣誉、鼓励那些与自己同时有某种理论建树和科学发明的“小字辈”,这种甘为人梯的高风亮节,感人肺腑。但看到某些科技人员为“优先权”而争论不休,令人遗憾。特别是某些不相干的“领导”,也要在科研成果上挂名,更加使人不齿。


查看完整版本: [-- 真理的大门是敞开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