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文凭·水平·潜能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12月 -> 文凭·水平·潜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海起 1984-12-26 00:00

文凭·水平·潜能

第8版()
专栏:

文凭·水平·潜能
刘海起
曾几何时,南京航空学院学生董大为,放着稳扎稳打的大学文凭不要,竟然提出退学。一时间,舆论大哗,有的说他是傻瓜;有的说他是半疯;还有的至爱亲朋告诫他:“如今没有文凭,寸步难行!”然而,董大为的急于开拓事业、大胆进取的精神与魄力,却得到了团中央、辽宁省委及锦州市委有关领导的热情鼓励和支持。
1984年1月,我国自己设计并制造的一种新型小飞机问世了。许多国内外专家纷纷来信,要求拜访小飞机的母亲——锦州超轻型直升机公司经理兼总设计师。其人正是董大为!谁能料到,一个辍学的学生竟有如此大的潜能!
事实证明,没有文凭,董大为照例大踏步地前行。是的,在他及其“儿子”脚下那铺向蓝天的路,确实来之不易啊!如果不是从中央到地方,有那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伯乐,象董大为这样一个中途退学的“早产儿”,是很难在“人才簿”上落户的。这件事给予人们的启迪可谓大矣。当然我们并不支持、更不鼓励大学生退学,但对董大为这个特定人物的退学,那些慧眼识珠的领导还是支持对了!启迪的另一个侧面则是,即使是在充分肯定文凭的今天,也不可绝对迷信文凭。
诚然,文凭是有过辛酸的遭遇。“文革”期间,在“书读得越多越蠢”、“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极左言论影响下,文凭不仅不能提高人的声誉,反而成为受迫害打击的根据。
天回地转,春满人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象甘霖一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在新老班子交替之际,要充分体现干部的“四化”。提到专业化,自然首先想到“科班”;提到知识化,就会油然想到“文凭”。至于自学成才和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似乎就没份儿!有人说,正是因为过去把文凭贬得太低了,如今把文凭提到什么位置都不算太高。问题的症结就在两个“太”字上。中医治病还讲究“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回首往事,我们吃“太”和“极”的亏实在也不少!
其实,文凭之所以被看重,就是因为它是取得文凭者具有某种水平的标志。文凭和水平,一般说来是一致的。譬如,有大学文凭,一般都具有大学的知识水平。但也确有一些人水平较低、名实不符。同时,也应看到,确有一些没有文凭,却具有大学、甚至更高水平的人。正因如此,在选拔人才时,也不能只看文凭,不看水平;或重视文凭,轻视水平,那样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还有一种情形,一些素质好,有水平的大学生,他们很可能在专业上颇有造诣。但是,他们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则是地道的门外汉。如果,硬是把这样的好同志拉到领导岗位上来,这不是重用,更不是用其所长,而是客客气气地强人所难和浪费人才。
总而言之,“知人善任”、“任用贤能”,说之容易,做来很难。人的能力结构是很复杂的。有的人创造性能力占优势;有的人重复性能力占优势;有的人应用性能力占优势;还有的人具有相当的潜能,只是缺少机遇,而无法发挥。
多年来,如何从政治思想上考核、选拔干部,我们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多半是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然而,在技术业务上怎样科学地考核、选拔干部,实在说,还缺少更多的现成的经验。经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得。摸索,当然不是盲目的要尊重人才规律;要讲究科学论证;要善于全面衡量,切忌偏激情绪……现实一点说,我们既要重视在手的文凭,也不能忽视实际的水平,更不可低估无法计数的潜能。


查看完整版本: [-- 文凭·水平·潜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