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北京市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阅读调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4月 -> 北京市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阅读调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1-04-29 00:00

北京市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阅读调查

第6版()
专栏:

  北京市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阅读调查
最近我们曾经向北京市第二、第四和第五等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进行了一次阅读情况的调查。这三个文教馆的读者成份大体是这样:第二文教馆(商业区的前门)读者主要是店员和儿童;第四文教馆(小型工商业区域的东琉璃厂)的读者主要是店员,它的巡回阅览站的读者主要是手工业工人;第五文教馆(住宅区的东四牌楼七条)的读者,以儿童占多数,它的巡回阅览站的读者大致也是一些小型工厂的工人。
三个文教馆的阅读情况一致反映了读者对连环图画的爱好。连环图画的阅读者约占全部阅览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读者也差不多一致地感到连环图画的内容单调,认为“老一套的农民翻身的故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其次,在连环图画的编绘技术上,也指出故事性简单、连贯性不够、艺术性不高等缺点。据文教馆工作同志反映:有些读者说某些连环图画《画得人不像人》,《故事没有情节》,《看了不够味儿》;他们往往不断追问工作人员:“还有好的没有?”在连环图画中最受欢迎的是大众图画出版社的《新儿女英雄传》、《鸡毛信》、《工人张飞虎》、《侯哥弹和他的少年队》等,这些书不但儿童们爱看,成年的人也争着看。一些电影故事连环图画也很受读者欢迎,可惜出的还太少。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连环图画也是太少,其中较受欢迎的是《朝鲜人民游击队》、《朝鲜一兵》等。《美帝侵华史》还不能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主要原因是它用一幅图表现一个历史事件,而读者因为还不熟悉历史,因此不能领悟。
在文艺读物中,《新儿女英雄传》受到普遍的欢迎;《人民文艺丛书》据第二、第四文教馆说,也有很多读者借阅,但没有具体指明哪些书名。第五文教馆比较明确地指出,除了“新儿女英雄传”外,借得多的有《吕梁英雄传》、《李家庄的变迁》、《一架弹花机》。有些书如《刘巧团圆》、《王贵与李香香》等曾经受到读者爱好,但现在借的较少,据他们了解,原因也是“看腻了”。第二文教馆工作同志们说:解放军的战斗故事和战斗英雄的故事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部队的英勇战绩成为读者爱好的中心,但以这一类故事写成的文艺小说还是太少。三个文教馆一致反映:曲艺和剧本的阅读者都比较少。
对于社会科学书籍,读者借阅的很多,但都嫌太深,感到消化不了。第二文教馆的读者要求能多出版一些比《大众哲学》更浅的社会科学书籍。通俗性的自然科学书籍也同样受到欢迎,特别是通俗的医药卫生读物。第二文教馆的读者借阅通俗工艺书籍的很多。读者还要求多出一些科学性连环图画。
时事读物也是受到读者欢迎的,但真正通俗性的太少。第二文教馆读者希望有些解释法令,政策的通俗书籍出版,尤其是阐明工商业政策的书。
从这一局部的阅读调查中,不难看出这一部分读者对于出版物的选择是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情况相适应的。以翻身农民的故事为内容的连环图画与文艺小说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人民的阅读兴趣,他们需要更多的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连的出版物,这原因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了抓紧一定的读者对象进行适合于他们要求的宣传教育,是通俗性出版物应该走上的一条道路。其次,从这些读者意见中也明确地反映了通俗化的另一些要求——要尽可能把语言用得通俗一点,把道理讲得通俗一点,题目不要太大,内容一定要具体。


查看完整版本: [-- 北京市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阅读调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