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不落实处不撒手——记江苏省科协维护知识分子权益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4月 -> 不落实处不撒手——记江苏省科协维护知识分子权益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维群 1985-04-30 00:00

不落实处不撒手——记江苏省科协维护知识分子权益的事迹

第3版()
专栏:

不落实处不撒手
——记江苏省科协维护知识分子权益的事迹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在‘左’的影响尚未清除、官僚主义习气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仅仅靠文件来文件去是不行的。”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江立这样对记者说。
近两年来,江苏省科协的同志们正是以一种务实的精神,协助省委做了大量宣传、调研和组织工作,维护了知识分子正当权益。省科协的几间旧平房,成了科技人员可信赖的“家”。
硬碰硬
去年9月初,苏北涟水县出现一个“文革”后人们已久违的场面:一个群众大会上,已关押三十五天之久的县科协工程师王绍华被踢倒在地,被宣布正式逮捕,然后被排在一批犯人之首,游街示众。队伍前面宣传车上,大喇叭一路高喊:“工程师王绍华为首的包庇集团被一网打尽,大快人心!”
王绍华的遭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王绍华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长期在国防工业系统从事科研,先后设计过数十台飞机部件生产试验台和军工系统第一个流量计量中心,后因家庭困难调回涟水。前年10月的一天,他的家人与原公社民政助理王某家因多年未解决的宅基地纠纷发生争执、斗殴。当时,王绍华并不在场。邻居王绍林、王绍建兄弟出来劝架,王绍林反被王某家砍伤头部。事后,王某动用关系网,由大队书记策动大小队干部十余人,以罚款为名,非法砸开王绍林家门锁,拿去近千斤粮食,绑走王绍林。王绍建遂向县人民检察院提起上诉。王某为了反攻为守,在事隔四个月后也向法院起诉,谎称自己爱人的右眼被“打瞎”。公安局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以“重伤害罪”逮捕王绍建。工程师王绍华不服,帮王绍建写了申诉材料,不料竟以“包庇窝藏”罪锒铛入狱。
事后,县科协提出要了解王绍华犯罪事实,却被说成“干扰办案。”有人扬言:“谁翻案,还要抓几个”。问题反映到淮阴市,市有关部门也迟迟处理不下去。10月下旬,也就是王绍华被关押八十多天后,矛盾交到省科协。省科协党组立即开会研究。年近六十岁、正在发高烧的江立同志向省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汇报后,决定去涟水。他乘汽车长途奔波到达后,连夜邀请市、县有关方面共同研究。这位满头白发的前南京医学院副院长,戴着一千八百度近视眼镜,仔细阅读了有关材料,尖锐指出:“王某的爱人已六十五岁,医生诊明她的眼玻璃体部分浑浊,这属老年陈旧性视力衰退,怎么是‘重伤害’致残?这种结论缺乏起码的医学依据。‘重伤害’不能成立,王绍华包庇‘凶手’一说,又从何谈起?”他一针见血地说:“利用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把知识分子当作‘大鱼’抓,还作为‘战绩’炫耀,这与‘文革’一套有何区别?”
面对事实,该县有关部门第二天就将王绍华等三人无罪释放,县委不久公开宣布:这是一起错案。
为了使更多的人从中吸取教训,省科协在《江苏科技报》上公开了这一事件,大声疾呼:“如果一个地区和单位连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么还谈什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文革’遗风犹在,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不能放松!”
有调查,有解决
去年夏天,省科协调查全省近五百名进修回国和归国华侨中的科技工作者使用情况,并征求意见。在一次座谈会上,大学毕业生黄泳新气恼地谈起自己的经历。他学的是电子计算机硬件,1981年毕业后被派出国学电饭锅制造。回国一年多,这两门都没用上,却先后被盲目调动,进出了五个单位,搞电动刮胡刀,搞交通信号机,或干脆坐办公室无所事事,连计算机的边都没摸过。“我不甘这样虚度光阴,曾多次向单位和主管局要求调动。领导也承认我确属专业不对口,但总是说‘研究、研究’。”他最后牢骚满腹地说:“调查归调查,科协未必能解决问题。”
在座的省科协干部张必辉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张自己是个工程师,深知科技人员不能发挥专业特长的苦衷。他也知道,由于我们有些机关、部门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对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也采取敷衍推脱、不了了之的态度。“既然要人家反映问题,对人家就应该有个交待。”
会后,老张马上找黄泳新写了个报告,然后直接和省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省人才流动中心联系,请他们共同出面,打通有关同志的思想。他又同南京市人事局联系,请他们也出马。当主管局表示可以考虑放人后,老张又请省计算技术研究所考察小黄的业务能力,考虑接收。这样,前后忙了两个月,终于解决了问题。小黄闻讯,喜出望外,要给科协的同志送糖。张必辉笑着说:“糖不要买了,以后常来走走就很好啦。”
记者采访时,老张捧出他直接处理的科技人员来信和部分调查材料,足有尺把高。为了解决其中一个人的困难,他曾三次实地调查,阅读了几十万字材料,与省、市、县三十多个部门交涉。他分析了几桩典型事例后说:“总的来看,经过各级党组织这几年的努力,历史遗留问题少多了。当前,反映最多、最强烈的是学非所用、用非所长问题。在现行人事制度下,人才合理流动涉及许多单位和部门,关卡很多,单靠科技人员自己去跑,往往无济于事。作为科技群众团体,我们有责任起桥梁作用,把他们的呼声传递到各方面,唤起普遍关注。大家都来支持知识分子工作,政策就容易落实了。”
珍惜每一个人才
科技界常有这种事:一些没有专门学历或职称的人,凭个人钻研实践,在本职之外的某个领域有所造诣,形成了一定影响。他们迫切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获得一些基本的科研条件,但得到的常常是“不务正业”的指责,或是“由他自生自灭”的冷落态度。
江苏省科协的同志们不这样。
去年,南京市郊一位名叫孙国发的中年工人来到科协,请求支持他对恶性肿瘤治疗工作的研究。科协了解到,这个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长辈从医二十余年,先后诊治过二千多例肿瘤患者,疗效显著。他对祖传秘方的剂型加以改造和纯化分离,配制了多种高疗效药物,为此不仅把全部家庭收入,而且把上级给其祖辈落实政策时补发的数千元,全部用于购买药物、仪器,自己和孩子却经常一日三餐喝面糊糊。孙国发多次向厂领导要求进修医学,因为只有初中学历,又是个工人,无法得到批准。他曾主动向几家药厂贡献方剂,同样屡受冷遇。当他来到省科协求助时,事业和生计都濒临绝境。
科协热情接待了他,派专人带他访问了省肿瘤研究所等五个大医院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专家们研究了他的方法和病例,普遍认为有继续发掘的价值。有的专家起初说:“社会上这种人我们见得多了”,但考察后也产生浓厚兴趣。科协党组毅然拍板:尽管有困难,也要帮一把。他们把孙国发的研究列入科协开展社会科技服务的计划,在省中西医研究开发中心之下组建肿瘤研究所,就让孙国发当所长。为了帮这个民办研究所站住脚,科协的同志四处奔波,从卫生界找来四位有大专学历和较丰富医疗实践的自愿合作者,形成科研核心,请考察过孙国发的八名有威望的专家、教授组成顾问组和疗效考察组,从省汤山疗养院联系来成套中药材加工设备和四十个床位……。
“人到难处拉一把”,因省科协拉一把而获得转机的科技人员岂止这一人。工程师郁如煌对液氮气调保鲜有研究,但这与本厂的产品不对路,省科协除了帮他调动,还出面集资支持他在另一家工厂上项目。一个县医院的医生朱汉章自办中医骨伤科医院,他首创的小针刀疗法对软组织损伤的治愈率超过90%,却因医院在南京无法找到行政主管单位而陷于困境。省科协领导考察了这所医院后,果断决定把它纳入科协的下属编制。现在,这所民办医院已有了八十余名职工、四十多万元资产。今年全国首届中医骨伤科年会就准备在这里召开。
省科协领导在不久前的一次大会上说:“最重要的是实干,否则,我们这个群众团体将一事无成,成为某种摆设。肯实干,我们就能成为党联系科技界知识分子的有力纽带和助手。”这话说得对,说得好啊!


查看完整版本: [-- 不落实处不撒手——记江苏省科协维护知识分子权益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