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为开拓者开路的组织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5月 -> 一个为开拓者开路的组织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雅妮 孟凡夏 1985-05-31 00:00

一个为开拓者开路的组织部

第4版()
专栏:

一个为开拓者开路的组织部
新华社记者 陈雅妮 孟凡夏
组织部是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者。中共长沙市委组织部正是时刻不忘这一历史使命,大胆改革组织工作,以开拓精神去发现、识别人才,为人才的合理使用架桥开路,把干部“四化”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第一位的建设
要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第一位的是建设一支符合“四化”条件,富有开拓精神的组织工作干部队伍。
1983年5月,长沙市委对市委组织部的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整,挑选了一批党性强、知识面广、有独立见解、有活动能力、有广泛社会交往的中青年干部来做组织工作。这些干部平均年龄三十八岁,87%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原来从事理、工、农、教、科、文等十四个专业,其中有副教授、讲师、工程师、统计师、厂长、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学生干部等。
这些人由于大多搞过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因此有一种与经济工作息息相关的责任感。他们关注着长沙经济的振兴,关注着各单位的改革和业务进展情况,并以此为轴心来转动本部门的工作。去年10月上旬,长沙卷烟厂新上任的厂长肖寿松找到组织部,反映烟厂的销售遇到了困难。这个似乎并非组织部业务范围内的问题,却引起了组织部的重视。这家烟厂过去长期亏损,肖寿松担任厂长后,推行改革,整顿管理,很快扭转了生产的被动局面。眼前销售上的困难,不仅关系到工厂经济效益和税收任务的完成,而且关系到改革成果的巩固。组织部马上派人调查,了解到问题的症结,主要是由于卷烟的销售权不在工厂,而掌握专卖权的市烟草分公司渠道又不畅通。于是他们建议市委和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派有经营才干的肖寿松本人去担任烟草分公司经理。新的任命下达后,卷烟的销路大开,长沙烟厂二十多天就交税一千三百六十六万元,相当于全年税收计划的三分之一。年底,这家亏损大户一跃成为全市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长沙市委组织部的同志由此形成一个看法:经济战线的同志遇到问题能找到党政部门来,而党政部门又能从各个不同角度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政治为经济服务的新型关系的一种体现。这不是不务正业,而是组织工作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一种转移。
由于组工干部知识面广,有专业特长,使长沙市委组织部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转变。长沙市委组织部起用新干部大胆、有魄力。这种大胆和魄力来自他们新的用人观点的确立。近两年来,这个组织部起用的干部,大多经历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过程:当组织部决定要起用一个不起眼的人才时,有人怀疑、反对;而当这个人工作了一段时间,组织部再要调他出来担任新的工作时,原单位却不肯放了,甚至出现几个单位争着要的现象。
在社会上一度刮起突击提职提级的不正之风时,这个组织部的同志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不仅自己不为所动,而且顶住压力,坚持按“四化”标准选拔干部,不搞一个照顾性的提职提级。
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发现人才,为合理使用人才架桥开路,这是长沙市委组织部给自己规定的主要任务之一。从这个任务出发,他们打破埋头于材料堆或在小范围里内定、审查的工作方式,提出组织工作干部要做新时期的社会活动家,探索开放式的组织工作方法。
长沙市委组织部的干部来自各条战线各个行当,他们利用这一条件主动发展与自己熟悉的行业的联系;同时还参加一些群众团体活动,发展与社会的横向联系。这样,形成了一个以组织部为中心的纵横交织的信息网和人才链。凡是与人才有关的信息,他们很快就能接收到。
在长沙市,物色和考察干部很少有过去那种神秘感。组织部在报纸上公开征求县(局)级领导人才;组织部的干部到基层去,常常向干部群众打听有没有适合当局长、经理的人选。他们认为,组织工作要真心实意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动员全市人民都来关心人才问题,这是发现人才的可靠办法。现任长沙市汽车工业公司党委书记的蒋鼎山,一年前是一名从外地应聘来长沙一家小厂工作的技术人员,长沙市几乎没有人了解和注意他。去年6月,他原来所在单位有人给长沙市委组织部来了一封推荐信。组织部调查了解后,立即找上门去,请蒋鼎山参加市里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座谈会。以后,经过市里和他所在的局系统考察,确认他具有现代管理和人才开发方面的才识。这样,蒋鼎山在连他自己也未想到的情况下迅速被任用。集体搬运工朱光正,一边挑着家庭生活的担子,一边坚持读完了电大,很有一番抱负。但由于他性格内向,又处于粮食仓库搬运队那样的基层单位,真正了解他的人很少。当市委组织部广求人才时,他的一个比较接近的朋友向人们提起了他。推荐者和被推荐者都是普通工人,组织部没有因此而不重视,而是抓紧考察。不久,朱光正被破格选拔为市粮食局局长助理。
组织部是主管干部工作的单位,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敬畏之感,一般人轻易不进组织部的大门,这也是造成组织部消息闭塞的一个原因。为此,长沙市委组织部利用一切机会和干部群众沟通感情联系,让人们乐于上门,愿意讲话。市委组织部举办过几期中青年干部短训班。短训班为期一周,参加者四五十人,主要内容是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组织部长和有关组织工作人员自始至终参加,和中青年干部共叙理想,坦诚相见。学习期间还举办赛诗、讲演和其他文体活动,大家各展其才。这种近似于学校生活和共青团活动的学习,使组织工作人员和中青年干部建立起一种“同窗情谊”,很多中青年干部因此成为组织部常来常往的“自家人”。
由“把关为主”转向“用人为主”
长沙市委组织部近年来起用的新干部,有些人在起用过程中常常因为一部分人的反对,或者因为一个传闻、一封告状信而搁浅,有时一拖就是几个月。而发人深思的是,过去以政治审查、把关为主要工作的组织部,现在却常常为这些人的起用据理力争,四出奔走,卡在哪里,他们就把工作做到哪里。
这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转变——思路和着眼点的转变。过去,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看一个人,往往是先看问题,再谈信用,各种条件一卡,很多有才能的人被卡掉了。现在,长沙市委组织部调转思路,看一个干部,先看他有什么特长,适宜在什么地方发挥作用。他们把这叫做“发掘优点,分析缺点”。这条新思路解决了一些“有争议人才”的使用问题。
现任市建委主任的罗特,1983年担任交通局长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工作方法、团结同志上出了一些问题,一时对他反映较大,甚至能不能再用都成了问题。组织部结合他的实绩,分析他的主要特长,认为他善于学习,思维敏捷,能很快地熟悉和进入一项新的工作领域,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只要有与他长短相济的同志配合,他还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打开新局面。于是,组织部力主让罗特担负更重要的担子。在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支持下,罗特被提拔为市建委主任。罗特不负众望,上任以后,在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湘江北大桥、芙蓉路和煤气站三大工程的筹建工作中,厉行改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长沙市委组织部在用人上还有两个观点,一个叫“有水快流”,一个叫“小步快跑”。他们认为,经济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干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个节奏。所谓“有水快流”,就是看准了就用,不拖不等。去年下半年全市起用的一百七十四名新干部中,就有八十一名是经过考察、提前起用的第三梯队人选。所谓“小步快跑”,就是尽可能地为处于基层的有用之材创造台阶,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实际工作,以便委以重任。现任长沙市副市长的潘贵玉,1983年5月以前还是个中学教员。一年多的时间,她先后担任了市教育局局长助理和北区副区长二职,在处理几个棘手的问题上显示了才干,于今年1月担任了分管文教的副市长。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长沙市委组织部先后选拔了三百六十多名中青年干部,输送到县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上,约占全市这一级干部总数的60%,其中担任一把手的有一百一十五人。这批新人的起用,给长沙市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为开拓者开路的组织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