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日本的“老舍迷”——访柴垣芳太郎先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6月 -> 日本的“老舍迷”——访柴垣芳太郎先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顾子欣 1985-06-30 00:00

日本的“老舍迷”——访柴垣芳太郎先生

第7版()
专栏:古今人物

日本的“老舍迷”
——访柴垣芳太郎先生
顾子欣
《茶馆》在西欧和日本演出后,引起了国际性的“老舍热”。后又听说,日本成立了老舍研究会,但不知详细的情况。今年4月初,该研究会的负责人柴垣芳太郎先生来华访问,我有机会与他结识,十分高兴。
柴垣先生已年逾六旬,现任日本龙谷大学教授。他面庞清癯,目光深沉,谈吐举止都显出学者的气度。
柴垣先生告诉我,他自小倾慕中国文化,十几岁时,考进东京外国语学校专修中文,希望毕业后,能研究中国的文史典籍,为中日文化交流起个桥梁作用。但不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他的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才有机会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我问柴垣先生:“您是怎样研究起老舍来的呢?”他说,他最早接触老舍先生的作品,是在四十年代。先读了《骆驼祥子》的日译本;后来又读了《四世同堂》。但他下决心研究老舍,却是在五十年代初,在读了《龙须沟》之后。他为老舍的语言和艺术魅力所陶醉。而且,他自己曾在旧北京住过,也见过北京贫苦市民的生活;《龙须沟》把他带回到了当年的旧北京,同时又使他看到了北京解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为此惊喜、感奋,并对新中国产生了向往。从此他便开始了对老舍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成了日本的老舍迷了”。
在日本,还有许多象他这样的“老舍迷”。柴垣先生说,老舍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中国作家之一。日本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也选有老舍的文章。去年日本出版了《老舍小说全集》十卷;《骆驼祥子》等名著都有好几种译本。日本老舍研究论文数量之多,老舍话剧上演之广,除中国外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经柴垣先生、伊藤敬一、令泉润太郎等人发起,在1984年3月成立了第一个日本老舍研究会。
柴垣先生这次来北京,主要有三个目的:一为搜集老舍著作的原本;二为罗致老舍剧本演出的录音录像;三为拜会与老舍有关的人和考察与老舍有关的地方。为了查阅资料,他几乎每天走出宾馆外那条长长的胡同,踏上公共汽车,去北京图书馆。他与老舍全家早已相熟,这次又去看望他们。他也拜会了吴祖光、新凤霞、夏淳、蓝天野等许多老舍的生前友好。
柴垣先生还讲了一件有趣的事。老舍先生有篇散文《宗月大师》,其中写到一座寺庙叫崇寿寺。这次,他为考证这寺庙的出处,走街串巷,细心察访,终于不但找到了这佛寺,还在寺中遇见了宗月大师的弟子、八十四岁的老尼姑,并从她那里打听到不少宗月大师的生平事迹和北京当年的风俗民情。柴垣先生这种勤谨治学的精神,确是令人钦佩的。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柴垣先生离京去外地之前,周而复同志为他设宴饯行,老舍先生的亲属胡絜青、舒济、舒乙都来作陪。席间自然又谈起了老舍先生,特别是他的为人。柴垣先生说,他在吴祖光先生家作客时,主人指着一幅齐白石画的《玉兰》说,在他们遭际厄运时,家里人曾受骗将这幅画卖掉。后来,老舍先生从画店赎回,还赠给祖光。说到这里,吴语不成声,簌簌泪下。柴垣先生感慨地说,他这次回国后,定要写文章介绍老舍先生的情操和为人,使日本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作家的形象。
也正是在这宴会上,舒乙同志告诉大家:中国老舍研究会也在不久前成立了,会长是吴祖光同志。于是宾主一同举杯,为老舍研究工作的发展,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昌盛,一饮而干!(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日本的“老舍迷”——访柴垣芳太郎先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