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访国家图书馆看《况义》手抄本——访法小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7月 -> 访国家图书馆看《况义》手抄本——访法小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戈宝权 1985-07-02 00:00

访国家图书馆看《况义》手抄本——访法小记

第8版()
专栏:

访国家图书馆看《况义》手抄本
——访法小记
戈宝权
从五十年代起,我就开始研究明清两代我国翻译《伊索寓言》的历史。根据多年来发现的史料,知道早在明代万历和天启年间,也就是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从欧洲来到我国宣传天主教的耶稣会士就最初翻译介绍过伊索寓言。如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在《畸人十篇》(1608)中把伊索的名字译为阨琐伯,并介绍了他的身世和八则寓言。稍后,西班牙的耶稣会士庞迪我也在《七克大全》(1614)一书中翻译介绍过几则伊索寓言。这样到了明天启五年(1625),由法国的耶稣会士金尼阁口授,中国天主教士张赓笔传的《况义》一书出现,我国才有了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专书,其中正文共二十二则寓言,再加上第二手抄本后面附的十六则寓言,共达三十八则之多。
《况义》一书,据不少人士(如《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的编著者徐宗泽)说,于1625年印于西安,但在我国各地的图书馆都未见到刻本。我曾请教过陈垣老教授,他说也未见过此书。只有日本研究伊索寓言日译本的学者新村出,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见到《况义》的两种手抄本。六十年代初北京图书馆曾从德国国家图书馆要到《况义》两种手抄本的缩微胶卷。七十年代末我又见到第一手抄本的影印件。为了撰写有关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总想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况义》手抄本的原件,去年的访法之行,终于使我实现了这个宿愿。
承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米歇尔·鲁阿夫人事先联系,11月13日由她和她的学生弗雷德里克·吉尔邦克(中文名金枫,茅盾研究者)陪同访问法国国家图书馆。在该馆的东方手抄本部得到保管员莫尼克·柯恩夫人的接待,并承她将《况义》的手抄本从藏书中取出。出乎我的意料的,就是除去已经知道的《况义》的两种手抄本之外,还另有一本题名为《罢说》的手抄本,这是新村出也未提到过的。
《况义》两种手抄本的编号是9268号和9269号。在9268号手抄本的深黄色的封皮纸上,贴着一个长条的书签,上用毛笔写着《况义》二字;旁又有用拉丁文写的“金尼阁神父选译的某些伊索寓言”,在正文第一面上还另有NO.2922的编号。译文写在中国的毛边纸上,正文十九面,共二十二则寓言,译文旁边都加有句点。书后还附有谢懋明写的四面跋文。9269号手抄本,正文第一面上另有NO.2923的编号。正文十六面,后附跋文四面,译文与第一手抄本相同,但译文旁边未加句点。在这个手抄本后面曾附有十六则寓言,共十五面,看来是《况义》的补篇。在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一个9267号的稍小的手抄本,书脊上用法文写着《罢说》,正文共十六面,实印《况义》第二种手抄本后面所附的十六则寓言的另一种手抄本。
从去年起,我为新创刊的《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的翻译史话专栏,撰写《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的文字,在巴黎亲眼看到了《况义》的两种手抄本和新发现的《罢说》的手抄本;不久前又承杨宪益同志为我从牛津大学图书馆要到另一种《况义》的手抄本,这都更加丰富和充实了我的研究工作的内容。


查看完整版本: [-- 访国家图书馆看《况义》手抄本——访法小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