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靠政策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西安发展旅游业的调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7月 -> 靠政策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西安发展旅游业的调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江夏 潘岗 1985-07-03 00:00

靠政策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西安发展旅游业的调查

第2版()
专栏:

靠政策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西安发展旅游业的调查
本报记者 江夏 潘岗
秦兵马俑博物馆以北五公里处有个项王营村。根据历史记载,楚霸王项羽曾在这里设宴请汉高祖刘邦赴会。据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由地方筹集资金,临潼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兴建了一个新的旅游点——鸿门宴。在一个方圆数十亩的高地上,依据史料制做的楚军营帐引人注目。营帐对面,操练士兵的将台上高悬“楚”字大旗:营帐内,由艺术家们塑造的一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彩色人物群雕,形象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这一剑拔弩张的历史场面。将著名历史故事形象化,引起人们很大兴趣。五月份开放以来,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
这只是西安众多旅游点中新开辟的一个。西安是历史上先后十一个朝代建都于此的古城,它丰硕的文物古迹著称于世,旅游资源是得天独厚的。
政策带来了活力
要使大批的国内外游客能进得来,住得下,看得好,出得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每年要求来西安旅游的外国游客达四十万人之多,可实际接待能力只有十五万,还不算增长更快的国内游客。靠什么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陕西省和西安市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是,通过运用和放宽政策,来调动各方投资办旅游服务事业的积极性: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经营;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这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以住宿来看,由于实行多层次经营,近一两年在西安发展很快。这里既有引进外资合资建设经营的高级宾馆,又有中低档的饭店、宾馆。新近开业的拥有四百张床位的半坡宾馆,主要是靠当地农民自己筹资兴建起来的。至于旅游点附近个体户办的小旅店,更如雨后春笋,给广大国内游客带来了方便。
文物古迹和风景点的建设也是如此。临潼县由于重视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县原计划今年发展、充实、配套的四十八个有关旅游建设项目,到5月份就已经完成了四十五个。
算社会效益帐
近一两年,陕西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陕西省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来抓,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它的正确性正日益显示出来。曲江乡是西安郊区的一个穷乡。但这个乡却拥有旅游资源优势,乡政府和农民针对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历史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情况,决定开发武家坡寒窑旅游点,他们集资二十万元,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建成并接待游客。开放一周内的统计,日游客量在万人左右,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旅游商品的发展。据统计,全省去年一年的产值已相当于1979年的二十倍。乾陵旅游点附近有个石马道村,1983年全村农民靠手工制作具有浓厚民间艺术色彩的绣花坎肩,所得收入相当于全村全年农业产值的两倍。当然,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只是刚刚起步。但只要在统筹规划下调动各方积极性,围绕吃、住、行、看、玩、购物等几个方面多做文章,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改革不相称的体制
临潼县的文物古迹,有五十七处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潼不仅是西安、陕西的,也是面向全国和举世瞩目的。临潼县去年一年竟然接待了十三万外国旅游者和四百万国内游客,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因为游客太多,在旅游旺季,吃、住、看、行造成的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为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做了不少应急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它毕竟“超载”太多了。象这样一个游客云集的重点旅游区,至今却仍然是一个极不相称的农业县的体制。当地旅游业的急剧膨胀,要求各项服务和市政设施都跟上来,而作为一个农业县,它的财政拮据,连下水道都无力铺设,更不用说其它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了。这些问题,都不是临潼县现有的体制、建制和财力、物力所能承担得了的。


查看完整版本: [-- 靠政策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西安发展旅游业的调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