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绿林好汉”——访大兴安岭一批林区建设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7月 -> “绿林好汉”——访大兴安岭一批林区建设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柏生 1985-07-31 00:00

“绿林好汉”——访大兴安岭一批林区建设者

第2版()
专栏:通讯

“绿林好汉”
——访大兴安岭一批林区建设者
本报记者 柏生
绵延在祖国内蒙古东北地区千里茫茫的大兴安岭林区,层峦叠嶂,起伏连绵,林海浩瀚,被称为祖国北疆的绿色森林宝库,也是北疆的一幅巨大的天然屏障。
今年6月,我和一群青年记者一起,来到祖国这片最大的林海,探索北国原始森林的奥秘。在大兴安岭,走访了一批一心为开发林区、建设林区献出美好青春的中年科技工作者——我们的“绿林好汉”。
列车奔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时,只见林海深处一片片茂密的落叶松和美丽的白桦林,沿路运载着木材的列车接连而过,出没在林海之中。我们的列车,就在大兴安岭的门户牙克石市停了下来。牙克石在大兴安岭西麓偏北,既是大兴安岭的咽喉,又是牙克石林业管理局的所在地。
我们到达牙克石的第二天,便来到林海指挥部——牙克石林管局。指挥部的“司令员”——党委书记穆伦同志和林管局局长蔡延松同志,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林区的情况,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林区逐步走上了以营林为基础的轨道,制订了以林为主,采育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从而使林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访问中,我深深感到,蔡延松同志是位热情能干的中年知识分子。他被林区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早在1954年,这位出生在广东汕头市的青年小伙子,刚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坚决要求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志愿书,决心献身祖国的铁路桥梁事业。他高兴自己被分配到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森铁工程公司担任技术员。于是,他愉快地挑着行李和仪器,一头便扎到牙克石林区第一条森林铁路建筑工地上,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安营扎寨,开始勘察测量了。
由于出色的工作,他被评为森铁工程公司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6年他出席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就是这位开发林区铁路的先锋和他的战友们,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把铁路不断延伸。可是十年动乱中,他却被扣上“海外关系”、“反动技术权威”的帽子,押送到古莲河参加修建大桥的劳动。在劳动中,他运用自己所学桥梁专业的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大桥按期建成。至今,这座大桥在古莲河上经受住了考验。
如今蔡延松不仅是大兴安岭林区一位出色的工程师,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林区总指挥。他爱大兴安岭,爱他亲自参加建设的林区的一切……
我们到他家里去作客,看到了女主人、蔡延松的妻子吴先禄。这位他在唐山铁道学院的同班同学,讲起话来还带着四川家乡口音,她是牙克石林业勘察设计院的一位优秀的桥梁设计工程师。他们共同在大兴安岭战斗了近三十个寒暑。她常年奔波出没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丛中,经她和战友们一起设计建起的图里河大桥、阿里河大桥、克一河大桥,以及诺敏河、毕拉河、激流河等十几座桥梁和上百个森铁涵洞,遍布大兴安岭林海。她设计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经她手设计的图纸有千百张,数据千千万。她总是认真计算,仔细核对,从不放过一个疑难点。在勘察设计中,她经常在荒无人烟的岭上搭起帐篷,经常趟过冰冷的河水。有时山洪爆发,她立即赶到森铁现场,进行修复工作。常年的野外操作,她的双腿患了严重的关节炎,我们去看她时,虽然已是夏天,她的腿上还裹着厚厚的一层棉絮。但这并未阻拦住她为大兴安岭继续绘制美好蓝图的愿望。她多次被评为设计院的劳模,被评为优秀党员,算得上个绿林女杰!
巍峨壮丽的大兴安岭,留下多少祖国四方儿女的辛勤汗水;茫茫的林海呀,造就了多少栋梁材!
在我们就要登程进山访问的前夜,我还遇到了一位五十年代初期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来到大兴安岭安家落户的女医生陈兆端。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牙克石林管局中心医院的副院长。这位出生在广州,从小在香港长大,家人大都居住在海外的优秀知识分子,为了响应党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在1953年9月来到大兴安岭,先是在伊图里河林业局卫生所当医生。当年的林区卫生所是在荒山野林中搭下的两座帐篷,吃的是高粱米饭、腌咸菜。一位南方姑娘,在这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中生活过来是不容易的啊!但她爱大兴安岭,为了给可爱的伐木工人看病,她背着药箱,走遍林场,精心为他们医伤治病。她调到牙克石林管局中心医院后,经常不分昼夜和严冬酷暑,为林区职工医病,抢救病人。即使在“文革”中,她因“海外关系”遭难,被剥夺了医生的权利时,林区职工也冒着危难去找她看病,有时她从批斗会上回来,一些老病号已经等在门外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为她和她的丈夫老许平了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仿佛觉得自己年轻了,愈加勤奋地忘我工作,为了抢救林区病人,有时翻山越岭,不顾个人安危。她把全部身心都放在林区医疗事业上,根据三十年来在大兴安岭林区医疗工作的经验,悉心研究林区工人多发病、常见病的规律。还和同志们一起写出一些有价值的科学论文来。
我一直想找位营林工程师谈谈。到了乌尔旗汗库口经营所访问时,我真的遇到了一位充满豪气,身躯粗犷健康,从外表看已经全然没有知识分子形象,但和蔼可亲的营林工程师。他名叫武伦佑,五十年代扎兰屯林校的首届毕业生。从二十一岁来到大兴安岭从事营林工作,如今头上的白发已经斑驳。为了祖国的林业建设,扩大森林资源,他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过多少心血啊!他筹建过苗圃,又带领一批批林业工人上山植树造林,给工人上育林课,讲育林知识,他自己趟过冰冷的河水,肩上扛着树苗,在大兴安岭的荒坡上栽下成片的落叶松和白桦。有时自己赶着牛车,带着测绳、标桩,在荒芜的山岭中勘察造林场地,夜晚就冒着蚊虻的叮咬,睡在帐篷中。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已经工人化了的粗犷的知识分子,也没有逃过十年动乱的袭击。他领导的造林经营所曾被改为农场,宜林地种上了土豆和白菜。但现在这一切终究都过去了。他三十年营林的心血没有白费,当他领我们去看他五十年代营造的那一片片已经长成茂密高大的树林时,我看到他望着那高耸挺立的落叶松和白桦林,脸上泛出红色的光芒,露出憨厚的微笑。
在大兴安岭,我看到多少个绿林好汉和女杰啊!
在大兴安岭的西北坡,有一条秀丽的图里河,图里河的水弯弯曲曲流向远方,河水唱着欢乐的歌,歌唱着年轻的育林人和朝气蓬勃的林区科技工作者。
在图里河访问时,有位六十年代初从北京林学院毕业,现在刚挑起局党委书记重担的张风丰同志,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是位双亲都在延安时期工作过的老干部的后代,从小是在驴背上的挑筐里驮出来的延安保育院的小鬼。大学毕业后,坚决响应建设祖国林区的号召,甘愿放弃家在北京大城市的生活,愉快地来到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安家落户,和一名林区老工人的女儿结了婚。如今他勇敢地挑起了建设大兴安岭图里河林区的重任。
列车把我们带到大兴安岭的东南坡甘河林业公司。
甘河林业公司的经理李镇华和党委书记庄华,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来自内蒙古林学院,一个来自北京林学院。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联合,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今年1月,由原甘河林业局与甘河木材综合加工厂合并成立了现在的甘河林业公司,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型企业。李镇华是一位很风趣的经理,他懂林业技术,有管理经验。谈话中他满怀豪情,想为提高林业公司内部各项生产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大林业显身手。
庄华是原甘河木材综合加工厂厂长。在北京林学院读书时,学的是森林工业系木材机械加工专业。他从小生长在浙江水乡,如今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上,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天。他长期搞纤维板专业生产技术工作,任工程师。1980年担任综合加工厂副厂长后,一直领导全厂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工作。他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林业科技资料,在厂内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如缩短纤维板吸水浸泡时间的科学实验成功后,有效地提高了工艺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改革之风吹进林区。甘河林业公司成立后,庄华积极推行经理负责制,支持经理李镇华的工作,两人决心为甘河林业公司的腾飞作出贡献。谁能想象就是这位原来书生气十足的科技人员,如今也是绿林中的一条好汉了哩!
我们来到大兴安岭东南坡、甘河上游的阿里河林业局,这是牙克石林业管理局最东部的一个林业局。那正是6月下旬,一场暴雨冲毁了阿里河林区公路上的一座桥梁,局长孙振清和书记王维民都到现场抢救修桥去了。可是只隔了一天,我们乘车到原始森林去时,看到那座桥,已经修复了。
在阿里河我遇到一位叫黄伟仁的营林工程师,他从小生长在上海,1958年从北京林学院森林经营系毕业后,就来到大兴安岭林区工作。这位中年林业科学工作者,二十七年来,一心扑在林区建设事业上,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发展林场搞营林技术,为阿里河林场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照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工作场地就是大森林,我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大森林。”他默默地苦干着,办起营林技术培训班,自己亲自讲课,带出了一批林业技术骨干。当我问起他在上海老家的情况,勾起他对孤苦伶仃的老父亲的思念。但为了林区的建设,为了本世纪末大兴安岭林业的腾飞,他把对父亲的思念埋在心底,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绿色的大兴安岭林海的开拓上。
巍巍的大兴安岭啊!到处是茫茫的林海,葱郁的山林,把偏僻的小镇环抱,小镇上已经建起多少楼房,可爱的林区科技工作者——绿林的好汉和女杰们,已经深深扎根在这美好的深山老林,为绿色的林海永世常在,增添一份绿色的力量!


查看完整版本: [-- “绿林好汉”——访大兴安岭一批林区建设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