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东北第一水泥厂工会组织职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竞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5月 -> 东北第一水泥厂工会组织职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竞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萧风 1951-05-30 00:00

东北第一水泥厂工会组织职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竞赛

第2版()
专栏:

  东北第一水泥厂工会组织职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竞赛
本报记者 萧风
东北第一水泥厂的职员和技术人员,大多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他们自己所说的,“理论还不是工人的劳动经验,用科学方法分析总结起来的?”这是该厂工会组织职员、技术人员参加劳动竞赛的结果。
在去年国庆节以前的劳动竞赛中,该厂全体职员和技术人员大多没有动起来。工会与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时,各车间工人代表都踊跃地提出保证,要如期完成生产任务。但职员和技术人员却成了“旁观者”,一句话也没有说。当时,在职员和技术人员中是有思想障碍的。他们的思想障碍有两种:一种是认为竞赛与己无关。他们以为劳动竞赛是工人和工会的事,自己是办事务的,耍笔杆的,没有一定的生产计划,竞赛什么呢?完成任务就行了。另一种是嫌麻烦。他们以为日常工作已经够忙了,竞赛起来会更忙,说不定会增加很多麻烦,甚至不能够好好地完成工作。工会在第四季度发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时,就注意了打破职员、技术人员的上述思想障碍,教育和组织他们参加竞赛,到车间去。
该厂计划科、工薪科、技术科的职员和技术人员,都有和车间脱节的毛病。他们拟定计划,草拟方案,绘制图样,大多是从理论和主观出发,因而不能精确适用。比如计划科拟定成本计划,是根据石炭、原料、材料运入车间的数量计算的;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并不马上完全消耗,车间大多有仓库暂时存储。这样成本计划就不正确了。技术科绘制图样,也常常不能符合实际。他们画出的大回转窑用的耐火砖图,就因不合实际,制出砖来不能用。该厂工会找出了职员和技术人员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后,就以此作为打消他们参加竞赛的思想障碍、鼓励他们到现场去的实际教育材料。
该厂工会首先培养计划科为参加竞赛的典型。工会帮助他们研究工作,找出缺点,定出具体计划,并绘制了“工作指示图”,把一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画到图板上去,以便执行和检查。工会然后发动计划科提出条件,向全厂各科挑战。工会并帮助各科克服了制订计划条文多的缺点,拟订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工作的条件,开展了科与科的竞赛。接着,工会又深入机务车间,帮助工人把技术科与该车间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作为竞赛的条件,向技术人员挑战。在挑战书中,工人写明:“我们保证主动和你们取得密切联系,我们一定按图纸的规定做活。”技术人员也兴奋地答复了机务车间,并提出了保证条件。全厂技术人员和职员,都积极地参加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同时,行政领导干部也根据工作需要,指定一些技术人员负责一定的车间技术工作。技术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随之提高。“到车间去!”的口号,现在已经成为该厂职员和技术人员的实际行动。
全厂职工参加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后,该厂生产情况和各科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计划正确了,定额合适了,劳动和技术结合了。现在,工人们反映:“今年的定额又实在又细致、没啥差错了。”工人想出了合理化建议,就请技术人员算一算,画一画。制成车间的工人王有道这样说:“修理机械的时候,换个零件啥的,咱要比划好几次;技术人员用尺一量,画一下就成了。”技术人员也根据老工人提出的意见,改进技术设备。机务车间技术工人姚希古和魏昌云创造了在旋床上铣斜齿牙轮的新工具,技术人员就替他们画出了图样来。工人和职员、技术人员的团结加强了。工作中发生问题时,都能主动地互相研究,及时解决。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去年十二月大检修时,技术科和机务车间建立了“碰头会”制度。每天下班后,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开一次检修碰头会,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在检修中,工人卸一个机件,技术人员就把图纸对照一下,检查一下机器的现状,做成机械的卡片记录。由于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原来需要一个月完成的大检修任务,十五天就全部完成了。现在,技术人员和工人正在把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拟制更完善的技术操作规程,为今后提高技术、改进操作方法而努力。


查看完整版本: [-- 东北第一水泥厂工会组织职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竞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