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富阳去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8月 -> 富阳去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罗洪 1985-08-26 00:00

富阳去来

第8版()
专栏:

富阳去来
罗洪
富阳的一个青年朋友,总是邀我到富阳去看看。去年初冬,有一天他来了,又提到要我去富阳看看的事。他说农村形势好,固然应该去,现在重点已经移向城市,也应该看看。我同意他的看法,接受了他的邀约。不料只隔一天,他就兴冲冲跑来说,有便车等在门口,要我马上动身,我没有违拂他的好意,便急匆匆跟着他走了。
富阳在抗日战争中遭到的破坏是十分惨重的。日本侵略军最害怕我们的游击队,便把这座离杭州只有几十里地的小县城全部烧光,夷为平地,只留下县城边缘靠近富春江的一些低矮民房。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一片废墟上因陋就简地盖了一些非盖不可的屋子,连个“旧观”也未恢复。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才陆续兴办了一些工厂企业,修筑了一些道路,市容有所改观,但真正有计划地开发和建设,真正有特色地发挥这个城市的优势,却是在新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正式确立以后。半个世纪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当地人的体会自然更深,难怪那位青年朋友一定要我来看看了。
新建的富阳,以其明快的色泽和匀称的布局屹立于富春江边。它不是旧观的恢复,而是新城的开拓,以崭新的姿态迎送来往的游客。它这幅美景是在一张空白图纸上描绘出来的。到处是新的建筑、新的街道,一眼就看得出它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不是零敲碎打拼凑而成的:它整齐却不单调,匀称而不呆板。连每条街道的绿化都各不相同。有一条马路,两旁栽着一般儿高的桂树,都已经成长,每逢桂子飘香时节,往往会引来无数游人,留连忘返。广州是个花城,富阳也将以夹道的桂树而成为一座奇香的城市。
傍山依水是富阳的地理特色。山坡上一些建筑,是外地单位来这里修造的,有疗养所,也有科研所。山上种的大半是松树,这些建筑是红砖红瓦,松树常绿,在这冬天仍然红绿相映,别饶情趣。
富阳是以城区的鹳山和远郊的瑶琳溶洞作为旅游胜地的。鹳山很小,人们只是利用它的天然形态,修筑了一些石级、亭台,在山腰和山巅,各建一座小小的楼阁。山虽不大,平台倒有两处,那是便于游人俯视清澈的富春江水,远眺对岸迷离的景色。富春江沿着富阳绕了半个县城,到了鹳山脚下,便沿着鹳山,从它左侧流去,所以雄踞富阳东南角的鹳山,两面临水,无限幽美。
每天清晨,鹳山上免费让人们练太极拳,作柔软体操,进行健身活动。八点开始就迎接游客。
山上有一座为纪念郁达夫而修建的竹亭,近傍就是郁达夫的墓地。十年动乱期间,它们都遭到破坏,现在的墓碑是重新树立的。竹亭内外,题词很多。记得我最初接触新文学的时候,郁达夫先生的著作,也是我喜爱的读物之一。我站在他墓碑前面,默默地致以敬意。
从鹳山的后背,可以总览整个富阳县城。后山给拦住了,不能前去,可是旁边还有一点驻足的余地。从高处俯瞰,更感到这些有分有合的建筑群,既错落有致,又浑成一体。抗战中幸存的那些民房,形成一条长带,正好在沿江大道旁边,将改建成绿化地。毗连着这条长带,还有形成一个方块的十来幢屋子,其中有郁达夫的故居,听说这屋子会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走下鹳山,那青年朋友告诉我,打算第二天陪我到瑶琳溶洞去;我的兴趣却在花坞,也想看看这里的工厂。他听了我的意见,似乎吃了一惊。我的意思是瑶琳不久前才开辟,几年之内不会大变,而花坞却是会大变的,工厂也会变动。用富阳的水制造的啤酒已行销好几个省市,几年以后又将发展到怎样的规模?近年来农民手头宽裕了,有些人家在花坞里造了房子。原来的树丛和竹林已日见减少,但先前的模样还是依稀可辨。几年以后,也许连痕迹也找不到了。时代的列车永远向前,不了解旧的,哪能理解新事物的美好呢!
这里的人们,努力发挥风景美的优势,也利用地处公路网络枢纽的特点,发展公路运输事业。商品生产丰富了,需要多种多样的流通渠道,办运输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想起这几年常去的农村,那是水稻地区。近几年也办了不少副业和工业。水稻地区原先收入很低,通过多种经营,现在也相当高了。
富春江水缓缓地流着,我在江边漫步,不禁浮想联翩。一条整齐的、被花木簇拥着的新沿江大道,不久将平坦地展现在这里。到那时,我会再来鹳山,俯瞰富阳县城,相信一定会比今天所见到的更加壮观,更加美丽。


查看完整版本: [-- 富阳去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