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汉族教师汪庆伟象一颗金色种子 扎根少数民族山乡育出满山桃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8月 -> 汉族教师汪庆伟象一颗金色种子 扎根少数民族山乡育出满山桃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锡玲 1985-08-30 00:00

汉族教师汪庆伟象一颗金色种子 扎根少数民族山乡育出满山桃李

第3版()
专栏:

汉族教师汪庆伟象一颗金色种子
扎根少数民族山乡育出满山桃李
据新华社贵阳8月28日电 (记者杨锡玲)汉族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汪庆伟象一颗金色的种子,在贵州少数民族山乡生根、开花、结果,用自己的心血培育了上千名有文化的新人。其中一百多名学生,也象他一样,以当教师为荣,又把青春献给少数民族山乡的教育事业。
1962年,汪庆伟从贵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离贵阳市只有几里路的阳关小学。他找到区教育局的负责人,要求到最偏僻的山区去。
他的要求得到了区教育局的支持。二十岁的汪庆伟便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翻山越岭来到乌当区最边远的百宜乡中心学校。这里山高林密,没有公路,没有电,用水也很困难。对于一个在城市长大的青年,这已经够苦了,可汪庆伟又要到最穷困的山寨去。他在百宜乡工作的二十一年中,有十九个年头是在冷冲、甲子山、安吉、百家院、蒿芝等偏僻的苗寨和布依山寨度过的。在单人学校的十二年间,汪庆伟总是精心编写各种教案,结合山区少数民族实际,深入浅出地教学。他上午给一、二年级讲课,下午为三、四年级上课,晚上批改各种作业,经常是昏暗的油灯伴随他迎来东方的朝阳。
布依族聚居的百家院寨是百宜乡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村寨。寨子里的一些农民没钱送孩子上学。汪庆伟便带领学生开荒种地,用农业收入为学生购买笔墨纸张。这里的女孩子家务负担重,很少读书,汪庆伟就挨家挨户去动员,并允许带着弟妹上学,晚来早去。女孩子孙恩琴的父亲说,“姑娘迟早是人家的人,读书有啥用?!”汪庆伟连续五个晚上登门,耐心说明学文化的种种好处,这个朴实的庄稼人终于感动了,高高兴兴地送女儿入学。说服了一个人,带动了一大片,连哑巴女邓宪平也上了学。为了教好这个哑巴女,汪老师自学哑语,买来《看图识字》,手把手教她写字。三年后,邓宪平就能看懂二年级的课本,能写一千多字了。
在百宜山乡还流传着许多汪老师热爱学生的故事。夏天罗广河涨大水,汪庆伟每天早晨把对面山寨的学生一个个背过河来;下午放学,又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河去。有一次下大雨,河水猛涨。家长们在河对岸焦急地喊娃娃。汪老师打起火把,趟着齐腰深的水把孩子们平安送过河去。还有一次,两个学生掉进河里,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激流救起孩子。家长赶到时见汪庆伟冷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汪庆伟担任了百宜中心学校的副校长,又当选为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他没有离开教师的岗位,仍然孜孜不倦地播撒着理想和知识的种子。他的学生说:“我们也要象汪老师一样作一颗金色的种子。”许多优秀生初中毕业后,选择的第一志愿,是报考师范学校,不少人已经成了骨干教师;有的担任了学校领导人;还有的被多次评为市、区、乡、校的先进工作者。


查看完整版本: [-- 汉族教师汪庆伟象一颗金色种子 扎根少数民族山乡育出满山桃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