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郁达夫——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8月 -> 郁达夫——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愈之 1985-08-30 00:00

郁达夫——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3版()
专栏:

郁达夫——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
——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愈之
中国现代第一流的诗人和作家郁达夫“失踪”已经整整四十年了。
“失踪”两个字是我加上去的。1942年新加坡沦陷以后,他和我们一道,隐姓埋名,流亡在苏门答腊。他本可以回国,但不愿意回国。不幸地他被当地日本宪兵发现懂得日本话,就强迫他当了七八个月的日语翻译。他在暗中帮助了印尼人民,帮助了华侨。更加不幸的是在日本投降之前不久,他被宪兵发现是从新加坡来的抗日的知识分子,知道日本的残酷暴行很多。虽然日本已经投降了,日本宪兵一定要消灭抗日的知识分子。这种非法暗杀行为是“战犯”干的。战犯这个名称,是从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反法西斯世界大战,估计阵亡了五千万人,但并没有包括“战犯”所干的残酷行为的受害者在内。郁达夫是日本宪兵为了掩饰他们的战犯行为而加以秘密暗杀的。
郁达夫的死是不幸的,但又是悲壮的,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关于他被害的情况,许多当时流亡南洋的进步文化人士,做过详细的调查和回忆。进驻印尼的联军当局,后来也曾依据日本战犯的供词,证实了郁达夫被害的时间和地点。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日本、新加坡和国内文学界、学术界的人士,又对郁达夫殉难的具体细节作了详细的研讨、查实和考证,所提供的不少新的材料,也都进一步证实了郁达夫遇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他掌握、收集了日本宪兵在战争期间虐杀无辜、残暴作恶的大量罪证。他们害怕郁达夫在审判战犯的法庭上,对日军种种法西斯罪行提出强有力证词,因而,采取卑鄙的手段杀害了他。
我在1946年写给全国文艺界协会的一份报告书中说过:“从达夫一生在文艺上的造诣以及他在沦陷时期的言论行动来看,我不能不承认他有他的伟大。他的伟大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还是坚持以上这个基本看法。我觉得,现在我们纪念郁达夫,对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艺术倾向和政治态度作出评价,首先不应忽视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所坚持的“五四”精神。
纵观郁达夫一生的文学和政治活动,爱国主义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从“弱国孑民”的屈辱感出发,诅咒帝国主义,抒发爱国情思:“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不仅仅是小说《沉沦》主人公的呼喊,而且也是后来表现在郁达夫许多作品中的一个基本主题。1922年郁达夫回国以后,便积极投身于新文学运动,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校任教,主编过《创造季刊》、《洪水》、《大众文艺》等文学刊物,还曾与鲁迅合编《奔流》杂志,努力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无论在他的小说、散文及旧体诗的创作中,还是在他大量撰写的政论、文论里,我们都可以或直接或曲折地看到他对“五四”以后中国社会现实的严肃关注,都可以看到他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人民革命的热切向往。以鲁迅为杰出代表的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自觉地具有这种忧国忧民并企图“疗救社会”的严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郁达夫也不例外。1930年,由于鲁迅的提议,郁达夫被列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同时他也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2年,他与鲁迅、茅盾等联名签署《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侵华战争;1933年他又在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并领衔为惨遭日本军阀政府杀害的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遗族募捐。抗战爆发后,郁达夫更是全心全意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期间,他曾多次赴抗日前线视察、劳军;1938年他抵达新加坡后,负责主编《星洲日报》的几个文艺副刊,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文化青年。1941年后,又任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在海外他几乎每天奋笔疾书,以大量富于战斗性的政论、短评和杂感,来鼓舞南洋华侨同胞的抗日激情,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对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使他即使在流亡时期历经磨难,也没有动摇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
关于郁达夫的文学成就,文学史上早有定评。解放以后对他的有些评价是不够公正的。我在这里,只想再就他的创作倾向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关系谈点看法。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是“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沉沦》,也是新文学运动最早的一本白话小说集。郁达夫的小说,以激愤忧郁为基调,直率大胆地向封建礼教挑战,曾经激动了不止一代的青年人的心,象《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等作品,都是现代文学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散文,尤其是游记小品,也写得清隽自然,别具一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旧体诗词。郁达夫最初练笔最早发表的是诗,直到流亡岁月藉以言志寄怀的也还是诗,他一生共写作诗词约六百余首,其中有不少佳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解放思想以来,文艺界学术界的生机已经来临。这也说明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即使一时被误解遭冷落,但必然会重新闪光。对于文学而言,时间是最严厉最伟大最公正的审判官。作为作家和人道主义者,郁达夫如果能看到今天的人们这样对待和探讨他的艺术,能看到他所坚持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经过曲折和考验以后,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我想他是会感到欣慰的;作为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郁达夫如果能看到今天祖国的改革和四化前景,看到今天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全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我想他也一定会含笑于九泉之下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
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查看完整版本: [-- 郁达夫——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