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蓬勃发展的津巴布韦教育事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8月 -> 蓬勃发展的津巴布韦教育事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马世琨 鲍世绍 1985-08-30 00:00

蓬勃发展的津巴布韦教育事业

第7版()
专栏:津巴布韦

蓬勃发展的津巴布韦教育事业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建国先育人”,这是津巴布韦政府独立之初提出的口号。经过五年多来的认真实践,津巴布韦的教育事业已得到很大发展。
巨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在校学生人数的剧增上。1979年,小学和中学生人数为八十二万和七万多,到1984年底,猛增为二百一十四万和四十一万多,分别增长一点五倍和四点六倍。同期,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三千六百余人增加到近一万一千人。大学生则由一千四百多人增长为四千三百人。这些对比数字,显现出津巴布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长期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统治,在教育领域内也有明显反映。因此,政府明确规定,消除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影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独立不久,政府就下令过去只收白人孩子的学校一律向黑人孩子开放。前年又宣布,所有私立学校中黑人学生的比例不得少于60%。教育部长解释说,“让不同肤色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彼此和谐共事、建设国家的观念。”这项工作看来已取得相当成效。我们在访问一些中小学校时,目睹过不少黑白学生之间亲亲热热、互助友爱的场面。这一措施对建设一个“民族和解”的国家,显然是有益的。
成人教育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刚独立时,津巴布韦共有文盲、半文盲二百万人,占成年人的半数以上。穆加贝总理多次强调开展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大量存在文盲、半文盲的国家不可能有很高的生产效率,更不能及时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目前,成人教育在农村的重点是扫除文盲,但因缺少教员,工作进展不够快。在城市主要是开设传授各种专业知识的夜校。尽管师资和教材缺乏,但参加者学习热情都很高。不少中年人也怀有渴求知识的愿望。晚饭后在街头经常看到一些人夹着书本匆匆赶路,到夜校学习。
政府重视智力投资,是津巴布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经过长期战乱,国家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但在历年政府预算中,教育经费一直居单项预算开支的首位,占总预算的20%上下,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尽管如此,教育经费仍不敷需用。这是因为在战争中学校受到严重破坏,修建校舍耗资巨大。例如,二千五百所农村小学中有二千所毁于战火,致使上百万儿童进不了学校。
为此,政府采取了许多动员社会自助办学和扩大教育的措施。大部分中小学推行“热板凳制”(相当于我国的二部制),以达一校变两校的目的;在农村,主要是号召农民协助政府修建校舍;在城镇则扩大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职能,让它在提供咨询之外,也帮助学校筹措部分用以添置教学设备的资金;大学里实行“借贷助学”制,即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由学校作保向银行贷款用于学习,毕业后分期逐年偿还。这就使那些聪明勤奋而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又减少了国家的开支。
教育质量下降是津巴布韦教育事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师资不够、水平不高和学校纪律松弛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两大因素。对此,学生家长埋怨颇多,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不时见诸报端。教育部为此已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强调整顿学校纪律,今年年初颁布了中小学学生守则;二是在加紧培训本国教师的同时聘请称职的外籍教员,至今总数已达一千余人。教育部的官员颇有信心地对记者说,“我们的目标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迎接新的挑战。”


查看完整版本: [-- 蓬勃发展的津巴布韦教育事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