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让镜头成为观众的眼睛——访影片《中国革命之歌》总导演王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09月 -> 让镜头成为观众的眼睛——访影片《中国革命之歌》总导演王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殷金娣 1985-09-30 00:00

让镜头成为观众的眼睛——访影片《中国革命之歌》总导演王苹

第7版()
专栏:

让镜头成为观众的眼睛
——访影片《中国革命之歌》总导演王苹
殷金娣
《中国革命之歌》这部用音乐舞蹈表现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巨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著名导演王苹任总导演。二十年前,脍炙人口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影片就是由她执导的。
王苹说,《中国革命之歌》是继《东方红》之后的又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时间跨度不同。《东方红》描写的是从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而《中国革命之歌》表现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为止。影片用写意手法再现了这一百四十多年间,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社会变革与重大历史事件,共由二十九段歌舞组成,分上下两集。二是由二十多位演员扮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叶挺、李大钊、任弼时、宋庆龄、董必武等形象同时出现在银幕上,这是前所未有的。三是集中了全国一千五百多名文艺工作者参加创作演出,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的。四是现代化的舞台和拍摄条件,也是《东方红》和其它电影所不曾有过的。一座新建的能够升降推拉的现代化舞台,使演员的表演更加逼真,激光、投影等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增添了影片的磅礴气势和绚丽色彩。
“想观众所想,这是导演的重要职责。”王苹接受任务后,多次以一名普通观众的身份到剧场看《中国革命之歌》的舞台演出,亲身体验观众的心理。她在分镜头时,把镜头当作观众的眼睛,凡是观众想看清楚的,象歌唱家胡晓平、关牧村、李谷一、彭丽媛,舞蹈演员刘敏、王霞,以及指挥、合唱和群舞演员等,都用特写和近景来满足观众的要求。为让观众看清我国领导人当年的风采,影片用多种方法,分别在共产主义小组、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党的七大、开国大典等不同场景中介绍给观众。
王苹是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多年来,她执导了许多优秀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1963年,她因导演故事片《槐树庄》,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朴实、细腻、优美、抒情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第一流的电影导演。
王苹同志的第一次执导,至今回忆起来,她仍认为是不平凡又令人神往的。那是一部名叫《河川进攻》的军事教学片,纪录了三个师的几十个兵种参加作战的情景。刘伯承将军曾十分高兴地来到拍摄现场,他从望远镜里看到王苹东奔西跑,满头是汗地指挥拍摄,他责问影片的军事顾问:“为什么不给王苹派辆车?让一个女同志跟飞机赛跑?”顾问回答:“是她执意不要。王苹说坐车会找不准角度。”拍摄结束后,刘伯承将军对王苹及摄制组给予了嘉奖表扬。从此,王苹开始了导演生涯。《霓虹灯下的哨兵》和《东方红》等激动人心的影片,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要王苹执导拍摄的。
这次拍摄《中国革命之歌》,王苹又重举帅旗,披挂上阵。她兢兢业业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她的分镜头剧本上,密密麻麻,画满了舞蹈的队形变化;她的笔记本上,详详细细地记录着每个镜头的拍摄情况。她年高体弱,几个月里连续犯过几次病,有时甚至头晕得天旋地转,但她把药带到摄影棚里,吃完药又投入拍摄。在拍《井冈山会师》这场戏时,她摔倒在地,爬起来继续说戏,还开玩笑说:“我表演得还不错吧!”她的乐观精神使大家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王苹这位老导演虽已年近古稀,英姿不减当年。她高兴地说:“能为繁荣我国电影事业作贡献,是最大的愉快。”(附图片)
科学的春天


查看完整版本: [-- 让镜头成为观众的眼睛——访影片《中国革命之歌》总导演王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