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家兔成“龙”——太行山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10月 -> 家兔成“龙”——太行山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山 1985-10-31 00:00

家兔成“龙”——太行山纪事

第2版()
专栏:

家兔成“龙”
——太行山纪事
于山
太行山开发研究起步时,确定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两条“龙”,一条是干鲜果,一条是家兔。
太行山的家兔饲养,我在几年的采访中,目睹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它起步于1979年,当初是农大畜牧系姜殿武副教授(现河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在易县阳谷庄引进了六个品种六百二十一只家兔(后发展为农牧渔业部北方原种兔场)。1982年,这里繁育的优良种兔推广到太行山区十八个县,次年,又推广到全太行山区二十四个县,县县有基点,县县有三级繁育体系。1984年,太行山繁育了十九万只良种兔,创造了一千六百四十万元的经济效益,今年可望突破二千万元。
最近,我们看了这条“龙”的“龙尾”——完县城关镇东庄兔场和“龙头”——唐县拔茄乡岳岭村的皮毛加工厂。
以完县来说,种兔场已达七十三个。由两位复员军人刘增录、陈景生创立的东庄兔场,即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兔场今年5月才开始建立。五百八十间兔舍排列整齐,环境清洁,饲养着加里福尼亚、大耳白、新西兰、长毛兔等四百五十只种兔。到9月初,种兔已产幼兔一百五十只,出售七十只,收入三百五十元;10月份,大部分种兔开始产仔,预计年底可产幼兔两千只,收入一万五千元,加上成兔,增值可达二万五千元。
我们到唐县岳岭村皮毛加工厂时正值中秋佳节,为了赶出口加工任务,工厂没有放假。从揉制车间到服装车间,男女工人个个都在忙碌着,无暇回答我们的问询。两年前,我曾访问过这个厂,那时只是一座简陋的手工作坊,只能生产本色的半成品。这回重来,工厂面貌已大大改观,新建了一排敞亮的楼房,车间里排列着成行的工作台和缝皮机,陈列室里挂满了各种皮色的女式大衣,儿童皮猴儿,男式皮帽和拼花皮褥,色泽鲜艳,手感柔软。唐县在历史上是河北有名的皮革产地,但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唐皮”有腥味,好生虫,岳岭这个厂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改革了旧的工艺,克服了原有的缺点,产品毛色鲜亮,美观大方,全部产品均由外贸包销,在秦皇岛口岸获全省质量第一名,产品远销苏联、美国、西德、日本等国,几年来创汇数百万元。
太行山的家兔“一条龙”,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今天这样一个相当规模的配套的产业经济,一个是政策正确,一个是技术对路。这样两条,应该说是当地好些人家靠养兔致富的源泉。


查看完整版本: [-- 家兔成“龙”——太行山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