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圣保罗“东方区”漫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11月 -> 圣保罗“东方区”漫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兰才基 吴志华 1985-11-03 00:00

圣保罗“东方区”漫步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圣保罗“东方区”漫步
兰才基 吴志华
在南美洲最大的工业城市圣保罗,有一片东方人聚集的街区。数万名中国人,此外还有不少日本人、朝鲜人在这里兴办商业和饮食服务业,因而被称作“东方区”或“圣保罗唐人街”。
10月初,我们在东方区的万里旅馆住了十天,领略了这异国的东方风情。
东方区座落在圣保罗市中心地带,七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在一片缓坡上,把城区隔成上、中、下三层。站在坡间的立交桥上观看,远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一条宽阔的交通干线逶迤而去,车辆如滔滔江水日夜奔流,出没在密集的建筑群间。
东方区的街市有中国风格的朱漆牌坊、日本宫灯式的路灯,把条条马路打扮得十分别致。马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店,间有许多旅馆、饭馆以及小吃摊和杂货铺,日夜都很热闹。商店的招牌大多用中文或日文、朝鲜文书写,连门面的装饰、店堂的陈设,到待人接客的方式都富有东方情调。尤其是那些中国人开的餐馆、旅店、古董店和书店,布置得古色古香,门庭廊柱雕龙刻凤,天花板悬挂中国宫灯,墙壁挂着艳丽的织锦画或国画,柜台上摆着老寿星、弥勒佛、中国名茶名酒等等。这里的中国餐馆生意相当兴隆,特别是晚间,一群群身着民族服装的中国人、日本人或朝鲜人经常来这里聚餐、祝寿或参加结婚典礼。置身于此,仿佛回到了中国南方的某一座沿海城镇。
中国人侨居巴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早在十九世纪初叶,一批中国劳工到巴西沿岸城镇谋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又有许多华人远渡重洋到巴西办工厂,开饭店和杂货店。六十年代以来,大批台湾同胞开始移居巴西,使华侨人数大增。目前,巴西华侨和华裔大约有八万人,其中80%居住在圣保罗,东方街又是他们立足谋生的集中地。
我们住在东方区的日子里,一有闲暇就去逛街,或到华侨家串门。这里的华侨很热情,问长问短,表现出对大陆故乡的恋念和盼望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热切心情。他们说,这里的华侨一般都是从打工、做小生意开始发展起来的,有了一些积蓄后就开饭店、旅馆、礼品店、花店或五金电器商店等等。少数人带着一些资本到圣保罗来办工厂、农场或做进出口贸易,经营珠宝、房地产生意。还有一些学有专长的人,从事科研、工程技术、文教体育和医药卫生事业。由于中国人具有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的民族传统,加上当地政府对外国移民没有民族歧视,所以华人到巴西后经济上能够立足,而且发展较快,有些华侨实业家在当地享有颇高的名望和地位。
在东方区漫步,看到的行人多数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也许是因为我们身居异国,久别家乡,所以看到东方街的这番情景、这些行人,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由此想到,华人和华侨同当地广大劳动人民一道,正在用汗水为巴西现代文明作着贡献。(附图片)
圣保罗市中心具有东方色彩的“茶桥”


查看完整版本: [-- 圣保罗“东方区”漫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