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 |
1985-11-03 00:00 |
《格尔尼卡》为何戒备森严
第7版() 专栏:城外拾零
《格尔尼卡》为何戒备森严 陈鸿斌 本世纪最享盛名的西班牙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传世之作——《格尔尼卡》(Guernica),堪称是美术史上战争题材作品中的杰作。这幅巨作现存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一座专门的建筑内。 近年,世界各国盗窃不朽名画的事件不时发生,再加上恐怖分子的骚扰,各国都加强了对名画的保护工作,而《格尔尼卡》的保护工作尤为严密。除了设专馆以外,还用巨大的防弹玻璃将该画覆盖,以防不测。远远看去,就象水族馆里的一个大水槽。此外,所有参观者还须在入口处寄存照像机和其他随身携带的物品,然后再依次通过金属探测器,就象海关的检查那样。一旦参观者身上带有金属器件,蜂鸣器马上就会发出声响,请您留下。经过检查后还得通过一个很暗的走廊才能来到展览大厅。 《格尔尼卡》的保护工作何以如此严格呢?这就得从这幅巨作本身说起。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沿海城市。1937年4月26日,法西斯德国的空军对那座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罹难者不计其数。当时旅居法国的毕加索闻此噩耗,不禁义愤填膺。其时巴黎正要举行国际博览会,与人民之敌佛朗哥作战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毕加索为西班牙馆作画,希望画家通过其如椽画笔,向全世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 这对毕加索来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他怀着对希特勒和佛朗哥的仇恨,绘制成这幅青史垂名之作。 然而,由于得到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的支持,佛朗哥在西班牙内战中获胜,共和政府失败了。曾为共和而战的英勇战士们不得不远走他国以避迫害,毕加索也是避难者之一。他这幅曾震撼千万人心的杰作,只能存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 随后,佛朗哥下令禁止出版、展出任何毕加索的作品,甚至长期禁止发表研究毕加索的论文。尽管后来慑于广大西班牙人民的反对而放松了若干限制,但佛朗哥始终不许毕加索回到他深深挚爱的祖国。 1973年,毕加索以九十一岁高龄在法国南部溘然长逝,两年后佛朗哥也一命呜呼。 按照毕加索本人的遗愿,1981年,美国政府将《格尔尼卡》送回普拉多美术馆,但要求西班牙政府保证使名作不受损伤。因此,西班牙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时至今日虽未发生过袭击《格尔尼卡》的事件,但谁也不认为那样的特殊保护措施是多余的。每个上年纪的西班牙人来到画前,对战争的悲痛回忆就涌上心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