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棉花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6月 -> 棉花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风 1951-06-19 00:00

棉花村

第2版()
专栏:

  棉花村
新华社记者 张风
苏南区奉贤县刘港乡的可杜村,有六十七户,五百三十六亩耕田,耕田已经全部种上了棉花。村里的农民都以此为极大的光荣,村长余阿生说:“这是表表我们爱国的决心;多种棉花,多供应国家工业原料。”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有人提出把村名改为“棉花村”,全场一致表示赞成。
这个村子在抗战以前,有百分之七十的耕田种棉花。日寇侵占时,棉价被压得很低,好多农民因此而破产,棉田减少了一大半。日寇投降后,美国棉花又在上海倾销,棉价依旧很低。到一九四八年,全村的棉田只剩下一百三十八亩。
今年三月,三个农民代表从乡里开了农民代表会议回来,讲到美帝国主义正在武装日本,全村都轰动起来了,这个说:“吃日本鬼子的苦头,还吃得不够吗?”那个说:“美国赤佬(鬼)的这条毒计,一定要打破它!”后来代表们说:“多种棉花,加强国家的经济力量,就是一个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好办法!”又加上村干部宣传了人民政府保证棉粮的合理比价,全村农民植棉情绪更加高涨了。不久,黑板报上登出了一条消息:“全村块块田种棉花!”这个决定是在村民大会上作出的,是全场一致举手通过的。可是,过了几天,有些人对这个决定动摇起来了。有的说:“种花要担三分险,秋天风一刮,只能收棉花秸”;有的怕棉粮比价靠不住。这些思想顾虑,经过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宣传、解释,不久就打通了。只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许多人还很犹豫:“全村的田地都种花,吃什么呢?”
乡农会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农会主任就到村里来召开了一个会议。他说:“多种棉花,是为了多供给国家工业原料,使国家很快建设起来,美国赤佬就不敢来侵略我们。现在物价稳定,棉价有保障,合作社也要供应粮食和日用品,这点请大家不必担心。”村里有一个在上海纱厂里做工的余宏生,这天刚巧在家,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如果棉花不够,很多工人就要失业,物价就要涨。都种棉花,我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天晚上,各个小组都开会,讨论他们两个人的报告。许多农民认为他们两人讲得对,譬如说:棉花种得少,纱布产得少,够不上国家的需要,物价就要涨,种田人也要吃亏。妇女会员王秀弟在会上说:“我过去只顾到自家的便当,看不到国家的需要。我们作了国家的主人,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后来合作社的同志也到村里来开了一个会,不但保证供应社员的需要,还向农民预购了今秋的棉花。全村农民植棉的情绪就巩固下来了。
在四、五两个月中,全村做好了植棉的一切准备工作,组织了所有的劳动力,进行抢收(麦、蚕豆)抢种(棉)。五月三十日,该村黑板报上又登出一条大消息:全村植棉任务完成。消息的旁边画着一幅插图:工厂的烟囱冒着浓厚的黑烟,一群农民坐在装满棉花的汽车上,开进工厂去。


查看完整版本: [-- 棉花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