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语法、修辞讲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6月 -> 语法、修辞讲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叔湘 朱德熙 1951-06-20 00:00

语法、修辞讲话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
  吕叔湘 朱德熙
第六段 复合句
复合句和主语。一个复合句包含几个分句,每个分句有一个主语,这些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依照这个,把复合句分成两类。
几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可能都出现。例如:
(一)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毛)
(二)现时英美的统治者还是帝国主义者,他们会给人民国家以援助吗?(毛)
也可能只在第一分句出现,以后就省掉了。例如:
(三)他们必须懂得这一条真理,才有正确的宇宙观。(毛)
(四)我们要完成打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毛)
间或也有在第一分句里省掉,在第二分句里才出现的。例如:
(五)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毛)
假如这几个分句之间没有特殊的关系(下面要讲的),只是一个加一个,那么,就把这几个谓语作为一个联合谓语看待,说这是一个简单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例如:
(六)孙中山欢迎俄国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毛)
一个复合句的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通常是不能省掉一个的。例如:
(七)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毛)
但是也有时候,下面一个分句的主语已经在上面一个分句里出现,不过不是那个分句的主语,那么,也能借来一用,只要不让人误会。例如:
(八)我也做过这种工作,不算太难。(第二分句的主语是“工作”)
(九)我劝你不必去找它,即使找着了,对你也没有用处。(第二分句的主语是“你”,第三分句的主语是“它”)
复合句和各种关系。复合句包含几个分句,这几个分句之间,意思能够联系。这种联系,我们称他是“关系”。关系有深有浅;可是无论怎么浅,总得是有关系。比如“我姓张,我是河北人,”这里说到一个人的姓名和籍贯,两件事情是可以放在一块说的。如果说“我是河北人,我喜欢打篮球,”这就不对了。这两件事情毫无关系,应该分成两句;要是硬放在一句里头,就好像你喜欢打篮球跟你是河北人有关系了。(从修辞上说,这两个句子紧接在一起也还是不好的,但是至少不至于使人误会这两件事情有关系。)
这种种关系,有时候用一定的词语来表示,有时候不用这些词语读者也能体会出来。这些有连接作用的词语,有的是连接词,如“虽然”;有的是副动词,如“由于”;有的是副词,如“就”“才”。平常说话里头,前两种连接词语用的不多,谁要是张嘴“虽然”“如果”,闭嘴“由于”“但是”,一定要招人笑话。可是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要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确,该用连接词语的时候,决不能省。可也不要过分,闹得叠床架屋起来。
以上笼笼统统地说“关系”,分析起来是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的。以后讲到虚字的时候(第三讲)还有机会个别讨论,这里且大略地说一些。表示关系的词语加旁点。
(十)并行: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儿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鲁)
(十一)进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
(十二)交替:不但中国,全世界也一样,不是倒向帝国主义,就是倒向社会主义,绝无例外。(毛)
(十三)比例: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毛)
(十四)比较得失: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鲁)
(十五)因果:因为文学的理论不像算学,二二一定得四,所以议论很纷歧。(鲁)
(十六)条件:如果我们不学习群众的语言,我们就不能领导群众。(毛)
(十七)无条件: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看情形办理。(毛)
(十八)先让步,后折入正意:我们有很多同志,虽然天天处在农村中,甚至自以为了解农村,但是他们并没有了解农村。(毛)。
(十九)先让步,后折入正意:即使人家不批评我们,我们也应该自己检讨。
第七段 长句举例
上面几段举的例子,为了要每句说明一个要点,句子的格局都比较简单。事实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长句子,或是包含好些分句,或是包含长而复杂的成分,或是兼而有之。现在引几句做例子。分句和分句之间,联合成分之间,都用横线隔断(两道横线表示更高一级,三道又高一级);表示关系的词语加旁点。长附加语用圆括号括出;长主语、长宾语、长表语用方括号括出。右角数目字每一个代表一个分句。
(一)①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②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③天天看,|④看不见,||⑤带了眼镜,|⑥还是看不见,|||⑦看见了的只是书架子上的马恩列斯的现成文献,||||⑧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毛)
这一句有八个分句,但是每个分句的内部构造都是很简单的。从①到⑦是一个总分句,用“如果”和“那末”跟⑧连接。①到⑦又分两截,①是一截,②到⑦是一截,当中是转折关系,用“却”表示。②到⑥是一个意思连贯下去的,⑦又一转,二者之间是正反关系,没有连接词。③和④之间隐隐有个“但”,⑤和⑥之间隐隐有个“即使……也”,都没有明说。
(二)【要使士兵们相信,【(既不威胁英国,|也不威胁美国,||而其台湾岛竟被美国强占了的)中国是侵略者,|而另一方面,(强占了台湾,|并将军队推向中国边境的)美国倒是处于防御方面,】】这是很困难的。(斯大林)
这个句子基本上是一个简单句:“这是很困难的”但是有一个很长的外位主语(外层方括号),本位是“这”。这个外位主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它的宾语(内层方括号)是一个复合句,包含两个平行而对待的简单句,用“而”字(第二个)连接,再用“另一方面”加强表示对待关系。这两个简单句又各有一个复杂的附加语,前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和一个句子形式组成,后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组成。
(三)土地改革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保证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保证明年的丰收,)【(在预定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按照预定计划)完成土地改革】是必要的。(报)
这个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复合句,包含两个分句,用“因此”连接。第一分句内部又有两个分句(也可以算是一个复合的谓语),用“也”连接,其中各有一个短语做附加语。第二分句的主语(方括号)是一个短语“完成土地改革”,有两个短语“在……地区”和“按照……计划”做“完成”的附加语,还有一个短语“为了……”是“是”的附加语。
实际上,长句子的组织是变化无穷的,这几个例子决不能概括一切,只能举一反三了。
没有人写文章的时候一句句这样仔仔细细地分析,也没有人读书看报的时候一句句这样仔仔细细地分析。但是当作一种练习,这种分析对于初学者是有点用处的,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思想更有条理,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减少杂乱和散漫的毛病。
(本段完,全文未完)


查看完整版本: [-- 语法、修辞讲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