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要求 继续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深入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12月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要求 继续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深入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正根 姬斌 1985-12-31 00:0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要求 继续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深入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1版()
专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要求
继续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深入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黄正根、姬斌)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今年农村改革又迈出的新的一步,提出了1986年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政策,继续深入进行农村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这次会议于12月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同志,汇报和交流了各地一年来贯彻落实中央今年一号文件,进行农村改革的新成果、新经验;深入分析研究了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了推进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全面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关于新的一年农村工作的建议。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分别听取了汇报,审议了文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乔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18日在中南海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在听取了会议汇报后,赵紫阳同志就当前农村改革的形势和如何使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的问题,作了重要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主持了6日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万里同志以《总结经验,坚持改革》为题作了重要讲话。
12日,在万里同志主持的全体会议上,田纪云同志作了题为《发展改革成果,繁荣商品经济》的报告。
农村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
会议满怀信心地向全国人民报告,我国农村在成功地进行了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迈开了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中心的重大的一步,并取得很大成绩。最主要的标志是农村经济搞活了,商品流通渠道增多了,商品经济的横向联系加强了,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国农村经济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
农村产业结构经过调整,一向比较薄弱的林、牧、渔业和加工、服务业得到加强,农村正沿着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道路前进。今年尽管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了较大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仍然接近1983年的水平,其他作物,除棉花有计划地调减外,普遍增产,多种经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仍然有较多的提高。如果今年不进行统派购制度的改革,不使生产和社会需求适应起来,不因地因时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兴旺、繁荣的好势头。
会议对今年全国的粮食、棉花的生产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后指出,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进行了有计划的调减,棉花不仅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还有剩余。粮食产量估计要比去年减少几百亿斤,原因一是自然灾害严重,这是难以抗拒的;二是调整作物布局,退耕还林、还牧、还渔,调减了种植面积,这是合理的;三是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看农村形势不能只看粮食,看粮食不能单看一年。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难以做到年年增产,我国已是连续六年获得大丰收,平均每年增产三百四十亿斤粮食,现在国家库存充裕,农民都有存粮,市场粮价平稳,完全能够确保市场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农民种粮兴趣有下降迹象,主要是商品生产发展了,从事工副业机会增加,后者收入远大于种粮。生产资料涨价也是原因之一。为鼓励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将完善粮食合同收购办法,并在调节种粮和其他产业的经济利益,理顺流通等方面采取措施。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根本方针
会议强调,“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根本方针。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要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产品,粮食生产必须得到切实保证。粮食又是低赢利的商品,农民要靠多种经营来补充收入,因此,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必须统筹兼顾、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重视粮食生产,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多种经营,忽视林业、牧业、渔业,忽视经济作物,回到单一抓粮食的老路上去。经验证明:走老路并没有达到更快增产粮食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农村经济停滞的局面。近几年开展了多种经营,包括发展经济作物,发展林、牧、渔业,发展农村工业、建筑、运输、服务等业,粮食增产速度大大加快,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对粮食生产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抓紧抓好,但不能挤掉多种经营。
农业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把“无工不富”与“无农不稳”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于“无工不富”与“无农不稳”的关系,是会议的一个议题。会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到今年全国乡镇企业已累计吸收农村劳动力六千万人,今年产值可达两千三百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已占重要位置。事实证明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力过多、而耕地有限、资金短缺的矛盾找到了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在我国条件下,农业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既不可以工挤农,也不可以农挤工。不发展农村工业,多余劳力无出路,也无法以工补农。反之,没有农业提供不断增多的食品和原料,农村工业也难以持续发展。这两种结果,都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把“无工不富”与“无农不稳”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看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支援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乡镇企业应该坚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使之保持健康发展。会议认为,以工补农,以副养农,以工业、副业支持种植业,以经济作物支持粮食作物将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个办法。
改革中发生的问题只能靠坚持改革、深入改革去解决,决不能倒退
与会同志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认为,近几年农业增长的速度是罕见的,这主要是经过改革使原有的增产潜力集中迸发的结果。今后要使农业转向持续稳定的发展,将取决于政策的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民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加强。
我国农业现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是十分脆弱的。“七五”期末,要求粮食人均占有八百斤左右,相应增加动物性食品,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这是一个新的阶段性生产水平,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只有把整个农业置于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才能保证实现。因此,要重申发展国民经济应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绝不能由于农业情况有了好转就放松农业,更不能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否定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不能因为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而忽视对农业的投资。
在农村改革统派购制度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现象。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节更为复杂。城乡改革汇合一方面给农村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城乡改革尚未同步,农村改革的新困难也多了。改革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改革流通体制、组织商品服务、改革金融体制、完善合作体制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会议指出,上述种种问题,主要是从封闭型的旧体制过渡到开放型的新体制过程中,新体制刚刚开始建立,旧体制尚在起作用,改革中又难免有不配套造成的。人们的思想、习惯和工作方法也还不能在短期内适应,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探索。会议特别强调,改革中发生的问题,只能靠坚持改革、深入改革去解决,决不能因为遇到问题就倒退到老路上去。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会议明确明年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巩固、消化、补充农村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存利除弊,着重把已有改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解决好,让改革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与此同时,认真调查研究,为农村下一步改革再迈出重要的步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会议提出了1986年农村工作的总要求。为此,要进一步摆正农业的经济地位;依靠科学,增加投入,保持农业稳定增长;必须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切实帮助贫困地区逐步改变面貌;必须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些方面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措施,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后,将以中央1986年一号文件公布。
会议结束时,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就农村改革形势与发展前景、坚持改革与深入改革、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商品经济与发展合作制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阐明。
会议最后强调:明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全局至关重要,对实现本世纪末小康目标更具有决定的意义。中央已经为农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策,只要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密切协同、奋发努力、坚持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依靠亿万农民的创造奋斗,农村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定会更加繁荣,全国农村一定会出现崭新的局面!(附图片)
胡启立、万里、田纪云等在农村工作会议上。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要求 继续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深入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