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位卑未敢忘忧国——记个体户姜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12月 -> 位卑未敢忘忧国——记个体户姜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思升 1985-12-31 00:00

位卑未敢忘忧国——记个体户姜维

第2版()
专栏:通讯

位卑未敢忘忧国
——记个体户姜维
本报记者 胡思升
(一)
个体户作演讲,这一信息顿时传遍了沈阳城。被世俗偏见讥讽为“三等公民”的个体户,如今竟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台,怎能不引起震动呢!
1985年深秋的一天,辽宁大学、东北工学院的大礼堂,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演讲者作了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我叫姜维,今年三十四岁,个体户……”顿时一片欢笑声。
演讲的主题是严肃的、引人深思的。他讲到了开放的必要和改革的艰难,讲到了作为个体户的甘苦及其社会需要,讲到了经济政策同千百万待业青年的利害关系,讲到他和香港投资者办“光彩实业有限公司”的历程。
有人递上条子问:“你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答:“只要遵纪守法,为民谋利,可以赚钱。但求爷爷、告奶奶的事太多,太难!”“当然,由于党的政策好,个体户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王光美同志鼓励我:‘如果少奇同志活着,他一定会见你,象当年会见时传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一样。’我一定脚踏实地干,把个体经济当作光彩的事业来干,不辜负全社会、老革命家和许许多多个体户对我的期望。同学们,明天的企业家应该是今天的实干家。”
(二)
姜维现在是中国光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是中国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由个体户同港商合资兴办的小型企业。
个体户同香港投资者谈判,姜维爱护自己的名声和人格,从来没有低三下四的表现。对方一开始有点瞧不起个体户,提出先送几万元给姜维做本,试探反应。姜维说:“不行,一分钱也要按规矩来。”港商请客,“来而不往非礼也”,姜维回请。
合资企业的协议书签字不久,对方犹犹豫豫,行动迟缓,一套先进的彩色照片扩印设备迟迟没有运来。原来不知从哪里刮来一股风,港商担心个体户的“好景不长”。姜维找他们面谈,既指出签字的协议必须履行,又说明国家的经济政策没有变,个体经济已经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疑虑是可以理解的,认识是可以改变的。不久前,意大利星辉牌型号的彩色照片扩印设备已经从香港运到大连。
(三)
“他准有后台,有什么背景,否则……”海内外都有人这样猜测着姜维。
他195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十八岁参军,1980年复员回到大连,被分配到已经超编数百人的市文化系统。“我何必去争公家这口大锅饭呢?”他下决心自己闯路,从而成为大连市第一个自谋职业的复员军人。
这几年,城乡老百姓爱拍彩色照片。姜维看准了这一新的市场需求,在大连市动物园门口摆起了名为“照照看”的个体彩照摊。快速冲印,送货上门,服务周到,生意兴旺。
钱多起来怎么办?他不欣赏有的个体户兄弟们“今朝有酒今朝醉”、吃喝玩乐的做法。
一期《国外产品与技术》杂志登载了用一只手就可以编织毛衣的编织机的消息,给了他启发。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赚来的钱设计、购置一批这样的编织机,招收残疾人为他们谋求生活出路呢?
他是认真的。王任重副委员长和团中央的同志听了姜维的初步构想,深深感到这个年轻人跳出了只图个人发财的狭小天地。王任重同志欣然命笔,为姜维题下“位卑未敢忘忧国”七个大字。
(四)
他走过的个体户之路,并不笔直。
1983年9月,姜维的“照照看”个体摄影户,以“妨碍市容”的名义被取缔了。
彷徨、困难的时刻,收音机里传来了胡耀邦同志的声音: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事业是充分支持的,对从事集体和个体劳动,为国家富强,为方便人民生活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
阴霾为之一扫。1984年元旦,“姜维影术社”正式在大连的中山路挂匾开张,大连市政协主席郝正平前往祝贺。大连市委书记胡亦明见到姜维,拍着他的肩膀风趣地说:“嗬,三国的大将(三国时蜀国名将也叫姜维)今天登场了。好好干,闯出条路来,带动更多的人走自谋职业的道路。”
这的确是一条光彩的路。正因为如此,当姜维同香港华源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兴办合资企业的协议之后,双方一致赞同以“光彩”两字为这个新生儿命名。
“创业艰难百战多”。困难和刁难,偏见和成见,红眼病和“伸手病”,不时地纠缠着他。但是姜维凭着勇敢、机智和对党的政策的信心,终于闯过来了。
姜维的事业,个体经济的事业,是光彩的,有意义的,因而也是大有前途的。


查看完整版本: [-- 位卑未敢忘忧国——记个体户姜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