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高老师劝学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5年12月 -> 高老师劝学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作令 1985-12-31 00:00

高老师劝学记

第3版()
专栏:

高老师劝学记
赵作令
河南省太康县漳岗学校高俊兰老师,三次登学生家门、使弃学做工的赵松晨复学的事,一时在校内成为美谈。
初二学生赵松晨,是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可最近突然停学。有二十年教龄的高老师闻讯,便去家访。
家长赵隆选热情地接待她。老赵有四个孩子,松晨是老三,家庭负担较重。他看到村里有的孩子做生意,有的跟随建筑队进城,一天能挣回两块八角,自己的儿子不但一分不挣,一个月要花掉一二十元,一狠心,也让儿子去当“泥水匠”。高老师苦口婆心地讲文化如何重要、科学如何重要,可老赵听不进。末了,还气呼呼地说:“上学,上学,一年花一百多,以后不是照样打牛腿!”
一次没成功,高老师不罢休。没隔几天,她带着课本和几本材料纸,冒雨来到松晨的家。寒暄一番,老赵仍说:“上初中,文化满够用了,农民的孩子跳不了龙门。”高老师耐心地回答说:“前些年,聪明和愚蠢一个样。现在,没有知识不行了。知识可以变宝,科学可以致富。你看,咱县斧头岗村的李昆兰走科学道路,搞专业化养殖,种植草莓,一年收入上万元,还写出讲义,印了册子,是省里出名的模范,连中央首长都接见了她。”松晨在旁,不住地点头,泪珠儿成串往下掉:“爹,让我上学吧,课余时间我多干活儿。”听了这席话,老赵的脑筋开始明白过来,“明天,你就跟高老师念书去。”
过了几天,松晨又停学了。这时,高老师正为另几名退学的学生忙着。她赶忙冒着寒风,第三次迈进赵松晨的家门。
原来,松晨的母亲病了,老赵在家伺候,让孩子去亲戚家借钱。高老师看后,风风火火赶回学校,拿出了八十元钱,去医院帮助安排了住院床位。不多工夫,如释重负的赵松晨又回到了课桌旁。


查看完整版本: [-- 高老师劝学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