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屋脊”沐春风——记西藏普兰县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1月 -> “世界屋脊”沐春风——记西藏普兰县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晔 王慕如 1986-01-28 00:00

“世界屋脊”沐春风——记西藏普兰县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第2版()
专栏:

“世界屋脊”沐春风
——记西藏普兰县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朱晔 王慕如
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是个既“小”又“大”的县,人口只有六千多,面积却有两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四千五百米。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雄伟的冈底斯山脉,在这里形成许多奇丽的冰山雪峰和高山湖泊,众多的神话传说和独具特色的藏胞生活方式,给这“世界屋脊”上的高寒山区,增添了令人神往的魅力。冈仁波齐冰峰和玛旁雍错湖,一直被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奉为“圣山”、“神湖”。海拔七千多米的那木纳尼冰峰,是国内外登山爱好者攀登的目标之一……这一切,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
这里地广人稀,地势高寒,交通不便,生产条件极差,加之长期封闭,生产落后,牧民生活贫困。党中央关于在西藏实行更灵活的政策的精神,象温馨的春风,给普兰县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个县从当地实际出发,在继续搞好牧农业生产的同时,利用旅游资源和边境群众同尼泊尔、印度边民素有商品交换的传统,扶持和帮助群众开展旅游业、边境贸易和工副业。为了帮助群众搞好经商,学会服务和经营管理,县里不仅派出干部向群众宣传政策,解除思想顾虑,还由部门包干,指导群众致富。老干部尼玛带头住在客商云集的市场,指导赤德乡农民办小吃店和帐篷旅馆,很受欢迎,去年头四个月盈利二万二千多元。乡长强久带领乡里两户最穷困的群众,到日土县等地收购、贩运土畜产品,这两户各收入一千三百多元,他自己也收入三千多元。
普兰县对外开放之后,前来登山、旅游、经商的国内外来客日益增多。为了帮助这些远方来客解决好食宿、交通、游乐等问题,农牧民在县城的国际市场等地,开设小吃店、饮料点、小卖铺、帐篷旅社等一百多处,还为外商搭设帐篷,修筑店铺围墙一百七十多所。位于“神湖”——玛旁雍错湖畔的巴噶和霍尔两个区的牧民,为来自四川、青海、甘肃、日喀则和尼泊尔、印度、日本、香港等地的游人搭起了旅游帐篷,设立了休息点,开设食宿大酒店等,提供藏酒、奶茶等藏族风味饮料和食品。霍尔区为游人提供乘马一百五十多匹。巴噶区牧民益西拉加一家三个人在冈底斯山下开店服务,去年收入一万多元,他带领的贫苦牧民扎西也收入了三千多元。牧民办旅游业,不需要国家投资,又有民族风味,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去年仅此一项全县收入可达十多万元。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全县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牧区勤劳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
多油乡葛入村1983年人均收入仅一百八十四元,十六户中就有十一户靠国家救济为生,近两年他们依靠工副业生产,人均收入提高到三百元以上,开始摆脱了贫困。赤德乡贡觉才旺几年前从国外回归,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一直靠国家救济,现在他发挥自己祖传的加工银、铁器手艺,收入达六千多元,全家人均超过了千元。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为冰山雪峰环抱的普兰县,过去鲜为人知,牧民生活艰难,执行党的开放政策仅仅三几年,面貌开始改观。去年前十个月,全县的总收入已达四百五十多万元,人均六百八十元,全县涌现出三十多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户,四个人均收入千元以上的村。1983年全县有二百七十六户靠国家救济为生,现在大多数甩掉了穷帽子。牧民高兴地说,党的富民政策象太阳,照在牧民身上,暖在牧民心窝里。


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屋脊”沐春风——记西藏普兰县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