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要为教育鼓与呼——上高县锦江乡党委书记李树才重教的几件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1月 -> 要为教育鼓与呼——上高县锦江乡党委书记李树才重教的几件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东南 1986-01-28 00:00

要为教育鼓与呼——上高县锦江乡党委书记李树才重教的几件事

第3版()
专栏:

要为教育鼓与呼
——上高县锦江乡党委书记李树才重教的几件事
姜东南
儿童入学率——全县第一;
学生巩固率——全县第一;
学生毕业率——全县第一……
这么多的第一,是江西省上高县锦江乡1985年普及教育工作的成绩,是锦江农民引以为骄傲的成绩。
然而,为夺得“第一”而挥洒汗水的“园丁”却说:“锦江教育上得快,多亏‘教育书记’李树才!”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多算算教育帐
算帐对比,常见于经济工作。而李树才两年前上任时,却针对乡里“重农工副、轻教育”的倾向,下乡调查,算了一笔教育帐:
全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每个劳动力年纯收入一千二百四十余元,每投入一元成本可获取纯收入三元一角二分,均比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高出一至二倍;乡里商品生产专业户,几乎都是家中有初、高中毕业生的农户;困难户则绝大多数是小学、文盲户。简单对比,拨亮了乡村干部心中一盏灯:要使锦江富,教育先开路!
接着,李树才向全乡倡议集资办学。两年多来,全乡自愿集资近四十万元,创建了全县第一流的乡中心小学和中学,其余十四所学校也得到大修或更新,实现了校校无危房,学生人人有桌凳,并添置了一批教学设备,使办学条件由中下游跃为全县第一。去年,制订乡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时,乡党委、乡政府把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和小学生毕业率等项教育指标,列入责任制中,并与经济利益挂钩。锦江这个教育工作在全县不起眼的乡,一跃而为上高县普及教育的模范乡。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等都在99.7%以上,去年考取大、中专的有四十三人。
教师入党为什么难?
有一天,一位教龄三十年的彭老师找到李树才,郑重其事地问:“李书记,象我这样的人能不能入党?”
这句话,引起了李树才的重视。去年初以来,他多次到学校,了解知识分子入党问题。在考察中,他了解到,彭老师自中学毕业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园丁的义务。他五十年代就写了入党申请书,但因家庭出身等问题至今没入党。可是,他毫无怨言,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求,从未放弃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
李树才想:全乡一百七十多名教师中,只有六名党员。为什么优秀知识分子入党这样难?
李树才立即同各村党支部研究,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同志还存在“左”的思想。他们通过思想工作,在教师中落实了二十七名发展对象。经过组织考察培养,到年底已有二十人入了党,占1985年该乡发展党员数的70%。更可喜的是,其中有六位是民办教师。现在,该乡校校都有党员。
教师的生活待遇不能低于村干部
锦江乡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村干部年报酬平均六百余元。教师将整个身心扑在学校,收入只有一二百元,最多的只有四百余元,还得扣除假期工资。
“这样不合理!”
李树才一上任就明确表态,并宣布:拖欠教师的报酬要尽快兑现,教师的待遇不能低于村干部。至此,历年拖欠教师的工资很快兑现,民办教师的工资全部调整到和村干部相等,在新华等村还高于村干部。逢年过节,教师享有乡干部相同的物品供应。
由于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教师干劲倍增,各校都主动制订了教师联教计酬责任制,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查看完整版本: [-- 要为教育鼓与呼——上高县锦江乡党委书记李树才重教的几件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