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心中的通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1月 -> 心中的通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玲 1986-01-30 00:00

心中的通途

第8版()
专栏:

心中的通途
周玲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之河,哺育着大地,哺育着大地上世世代代的子孙。然而,它也抽一柄长剑,划出一道天壑,给子孙设置障碍,带来灾难。
当屹立在汹涌波涛中的一排高大的桥墩显现于荧光屏上时,我的脑海里不由泛起这样的念头;也泛起对于黄河的一些记忆。
黄河的横城古渡距银川市数十里。明朝时,东岸有一座百丈高的“中路宁河台”,当时,既作津亭,又作烽堠。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曾描绘渡口情景:“黄河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有一年元旦佳节,我曾来此古渡“问津”,竟被黄河久久阻住去路。彼岸东连山坡百余米、南北六七里宽的“宁河台”遗址,与我们候渡的西岸“渡口管理站”,隔河相望,似乎都在无声地告诉我:年来问津的客人不计其数,难以统计在此空耗了多少候渡时间。
元月,是塞上最寒冷的月份。宽阔的河面上,一艘渡轮一次又一次避开相撞的冰凌,从东岸驶来。我有些动摇了:万一轮渡撞上冰凌怎么办?我在踌躇中登上了渡轮,紧张地注视着满河滚动的冰凌。同伴是几经黄河风浪的过来人。他似乎从我的目光中寻找到什么,便不胜感慨地说:黄河两岸不知有多少个渡口,至今大都仍用羊皮筏子摆渡,更使乘客提心吊胆。现在,这样的轮渡口总算有了几个。夏、秋之际,船速快,行船安全,可到了冬天冰凌期,渡轮也象皮筏一样缓慢而危险。
突然“轰”地一声,冰排撞到了船。我猛地抓住船栏。冬天赐给黄河的碧波,此时此地失去了它清粼、明澈的美感。我的思路集中在可怕的冰凌,便又生出许多联想。宁夏虽然人稀地少,但毕竟拥有十七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四百万人口。黄河跨越宁夏平原所有的市县,把这块土地从南到北切割成东西两岸,从古至今阻隔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割断了人情交往……冰凌又突然与船相撞,我又猛地抓住船栏……
我乘汽车从黄河中游的第一座大桥上驶过,给人以安全感,轻快感。那是1970年,国家在宁夏投资建造成了桥身最长、跨度最大的一座现代化公路桥,它大大改善了黄河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我不由从车窗口频频回眸。可一转念,觉得自己眼光短浅:黄河流经宁夏五百余里,仅仅一座大桥,不值得欣喜。于是,羊皮筏被波涛撞击的“嘭嘭”声,渡轮的马达转动的声音,又在耳畔交织起一串不协调的音响……
后来我又来到了中宁渡口。中宁是枸杞之乡,产量、质量居全国第一;同心发菜为西北产区之冠;近年来发现的固原石膏,居全国第二位。众多宁夏特产,急需经中宁渡口运出去。彼岸沙坡头,治沙成果震惊世界,引来不少外国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也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观赏沙漠绿洲,听沙坡“鸣钟”。中宁渡口显得更繁忙,更拥挤。旅客、物资候渡竟需过渡时间的十倍甚至几十倍。而渡口却“墨守陈规”,毫无紧迫感。
“……中宁、中卫之间,将兴建黄河中游第二座大桥……”当我听到广播里传来这消息时,不禁为之一震,却又感到那是遥远的梦。
荧光屏上,一排桥墩仍在显现,电视播音员鼓舞人心的声音:“中宁黄河大桥下部工程全部完工,进入上部工程。1986年竣工通车……”我不禁为之震惊,想象的翅膀腾空而起:一座黄河大桥雄伟壮观,飞架于黄河上空,车水马龙潮涌于桥上。一座又一座黄河大桥相继而立,从黄河之源头到黄河之尾。
黄河——母亲之河,用你爱的浪花,荡起进取者心中的涟漪;用你坦荡的胸怀,为前进的时代承受负重的桥梁;让时间由于你缩短的距离而更具有价值。
啊,黄河大桥,我心中的天堑通途!


查看完整版本: [-- 心中的通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