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筠 |
1986-02-28 00:00 |
孕妇学校
第3版() 专栏:通讯
孕妇学校 本报记者 白筠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随着三三两两的孕妇,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街道办事处。这些即将做妈妈的年轻妇女,有的已步履蹒跚,有的还灵活地骑着自行车。尽管北京的初春寒气袭人,但她们都兴致勃勃地到这里会集。有人问她们干什么来了,这些准备做妈妈的人,有的抿着嘴羞涩地笑了,有的颇带几分得意的口吻,爽朗地回答:“到孕妇学校上课!” 一间比普通教室大得多的小礼堂里,坐了一百多位学员。讲课的是妇幼保健院的白玉香大夫,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她从实际出发,把孕期保健知识讲得娓娓动听,还配放录像。讲课的内容正对孕妇的心思。你看,她们一个个听得那么入神。听到会心处,席间发出一阵“哧哧”的笑声。 课间休息了。这边,市童装三厂的师傅们来教裁剪宝宝装、婴儿服;那边,保健咨询开始了——这是孕妇们最感兴趣的项目。咨询台前挤满了人,争先恐后地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怀孕以后高血压怎么办?”“不吃猪肝有什么补救方法?”“我的脚怎么肿了?”“孕期能吃药吗?”……女大夫便轻声慢语地解答。在商业部机关工作的刘景霞得到回答后,如释重负,对同来的女伴说:“这下,我就放心了。” 一位名叫黄晓红的孕妇悄悄告诉记者,她今年二十六岁,结婚两年多了。“我们来听课,想的是要一个健康的孩子。前两年,我们为不耽误自己的学习,又想为小家庭建立起较好的生活条件。现在,学习结束了,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也已齐备,只等小宝宝出生了。”说到这儿,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刘景霞倒是快人快语:“依我主观愿望,倒是想生两个。因为有条件,我又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可是,想想国家这个大局,也就只生这一个了。” 西城区计划生育部门的干部介绍说,象这样的孕妇学校,全区一共有十所,从去年6月到现在,先后办了三十五期,参加学习的孕妇达二千六百多人。产科医生反映:“孕妇学校使我们与孕妇有了直接交流的机会,便于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老人们反映:“现在生孩子还有学校上,真比我们那时福气多了!” 为办这样的孕妇学校,街道的计划生育干部找场所,请教员,走门串户了解孕妇情况,组织工作可不简单呢!丰盛街道第一期学习班晚上讲课,大院居委会干部翟玉洁为了照顾孕妇,亲自到场陪着听课,课后还将孕妇一一送到家中。 在采访现场,我们见到了忙前忙后的二龙路街道干部李德珍,她擦着沁出的汗珠,笑吟吟地说:“现在,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咱就有责任帮助他们把这个孩子生好、带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