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征帆破雾行——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采购供应站抵制不正之风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2月 -> 征帆破雾行——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采购供应站抵制不正之风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岳龙 江汝标 1986-02-28 00:00

征帆破雾行——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采购供应站抵制不正之风纪实

第4版()
专栏:

征帆破雾行
——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采购供应站抵制不正之风纪实
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采购供应站座落在繁华喧闹的上海外滩,主要担负着在华东地区为全海军采购机电产品、建筑材料、帆缆器材、军需给养和船用配件等物资的任务。采供站的同志经常出没于订货会议,有时一次成交额上百万元。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他们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有一次,助理员沈炳助去福建漳州市参加全国性订货会议。他在招待所刚住下,就有几个陌生人来拜访。他们吹嘘了一番本厂的仪表产品后,突然诡秘地说:“有便宜货,要不要?三洋牌立体声收录机,价钱比市场价便宜近一半!”沈炳助早就想买一台收录机,但他明白,这些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若用“优惠价”买了他们的收录机,就意味着要订他们的劣质产品。沈炳助坚决谢绝了。采供站的同志们对于各种“优惠价”坚决不买;对于超出纪念性质的“纪念品”坚决不领;对于送上门来的“好处费”坚决不收。他们以坚强的党性原则,维护了国家和军队的利益。
王中光,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助理员,负责海军尼龙缆绳等帆缆器材的订货业务。他一人每年经手的经费就达四五百万元!不少工厂的推销员把他作为重点“进攻”对象。1985年12月的一天,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来到供应站,指名要找王中光。见面后,小伙子又是递烟,又叫“师傅”,自我介绍是某地一家工厂的推销员,专门来给海军推荐尼龙缆绳新产品。王中光问:“价钱呢?”那个青年回答:“三十六元一公斤。”王中光说:“你这个价,我能买两公斤。”小伙子有点慌神,接着又从皮包里掏出一封信:“王师傅,我是xx首长介绍来的啊!”王中光扫了一眼信纸,平静地说:“要订货,凭这可不行,关键要看价格、质量,你这样品不是机器摇出来的,质量没保证哟,对不?”年轻人一时语塞,不得不亮出最后一张“王牌”:“王师傅,有你好处,我们有6%的推销费。”听到这里,王中光霍地站了起来,义正辞严地说:“你知道吗?尼龙绳关系到舰艇的安危,订了你的货,你是可以发大财,我可就要犯罪,国家就要受损失!年轻人,再不要搞歪门邪道了!”这位推销员碰了一鼻子灰,耷拉着脑袋走了。
这个站和上海等地的二百八十多个单位,有着较密切的业务联系。建站二十多年来,采供站形成了一个制度:每逢“八一”、春节,都要走访一次与采供站业务联系比较紧密的单位,放一场电影表示感谢。不料,近几年来,社会上的请客送礼风越刮越盛。他们往各单位送电影票时,情况出现了微妙变化:有的半真半假地问:“吃不吃饭?”有的拉开抽屉,故意露出其他单位送来的烫金请柬;个别单位不象从前那么热情了……供应站的传统做法遇到了新的“挑战”!眼看1986年春节临近,干部战士议论纷纷:“我们干的是求人的买卖,人家都变着花样请,我们一毛不拔,路堵死了怎么办?”
群众的议论引起了站党委的警觉。供应站政委尹汉章在党委会上说:“逢年过节来几桌,我们也摆得起;但慷国家之慨,搞吃喝之风不可长。我们是共产党员,可不能随波逐流。”站主任孙启发说:“我们作为需方,和供方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但不能靠请吃请喝来维持‘关系’。”党委一班人统一了思想认识。于是,他们油印了一封封感谢信,附上一张张电影票分送有关单位。放电影那天,剧场门口齐刷刷地站着两排人。主任、政委、科长、助理员全部出动,热情相迎。不少来宾感慨地说:“还是你们做得好啊!”
不管是有形的礼品,还是无形的“礼品”,采供站的同志一概不收,也不送。1985年10月,采供站原领导易行发外出开会。一个老“关系户”的厂领导多次找上门来,要求签订一份假合同。原来,由于部队经费压缩,当年暂时没订该厂的货。厂领导说:“凭与部队的合同,我们就可以申请原材料,帮帮忙。”易行发想:签个假合同虽然不费我们一分钱,而且将来和这个厂也好打交道,可一个图章份量重啊!我们不能利用国家对部队的关怀和支持,扰乱国家原材料统配计划。这份“礼品”不能送。易行发婉言谢绝了。这些年来,常常有单位要求提前几天付款,对采供站虽然丝毫无损,可违背国家财政纪律,他们一次也没干。
尽管他们干了这么多“得罪”人的事,可是和各业务单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年年出色地完成采购供应任务,多次受到海军领导机关的表扬。他们的“外交”秘诀是什么呢?站领导回答说:“靠真诚相待,靠军民之间的革命情谊。”有一次,上海市建筑五金批发部积压了大批铅桶,影响了营业额。采供站的同志急地方所急,不厌其烦地给驻守在万里海疆的各部队打电话,了解到一些部队正需要这种铅桶,结果一次就帮助推销了一万多只。既解决了批发部的困难,又满足了部队的需要。每当地方单位遇到困难,他们总是热情地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单位修缮房屋,无处办公,他们腾出会议室供其使用;有的单位货物积压在车站码头,他们派出人员车辆,利用星期天帮助突击抢运;外省市有关单位的同志途经上海,他们经常半夜起来排队,代购车票……他们的关系是建立在真情实感基础上的,难怪风吹不摇,雨打不垮。
采供站副主任骆兴大同志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整天和钱物打交道,更应该防微杜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根据往常的需要,骆兴大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要来了一些名牌自行车票证。快到期时,有个部队又突然不要自行车了。当时,社会上倒卖紧俏商品票证成风,一张名牌自行车票卖到近百元。采供站有些同志早就想买自行车,便提出把这些票分给大家,但是骆兴大说:“我们是按部队名义要的,情况变了,就该退还。不能搞近水楼台先得月。”个别人对此不理解,说:“这还不是小事一桩,太傻了。”可骆兴大却说:“不用手中权力谋私,是个原则性的大问题。”多年来,骆兴大负责掌管紧俏商品票券,许多亲朋好友曾托他帮忙,他一个也没办。
漫步在上海街头,人们可以发现,进口小汽车越来越多了。而坐落在市中心的采供站却只有一辆“超龄”的国产面包车和两台老掉牙的北京吉普。是他们没有机会、没有路子吗?不是!一次,有位从广东来的采购员看了供应站的车子以后,连声说:“太寒碜了!太寒碜了!”他找到站领导,主动提出给一辆进口轿车,价格比市场便宜好多。这位领导却摇摇头。近年来,有不少人出自好意,曾主动上门,表示愿意代购优惠价的进口轿车。采供站领导认为,有面包车和吉普车就不错了,何必要弄些豪华小轿车摆阔气呢?他们一一谢绝了对方的关心。
前不久,我们访问了这个风吹浪打不动摇的英雄集体。采供站党委书记在谈到他们的体会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无论办啥事,我们都想一想,是否维护了国家利益,是否利于四化建设,是否利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是啊,心中有了大目标,征帆才能破雾行! 
赵岳龙 江汝标


查看完整版本: [-- 征帆破雾行——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采购供应站抵制不正之风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