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富有教育意义的抒情诗——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观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3月 -> 富有教育意义的抒情诗——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观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夏川 1986-03-31 00:00

富有教育意义的抒情诗——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观后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富有教育意义的抒情诗
——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观后
夏川
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是一部成功之作。它是一首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抒情诗,做到了寓教育于优美、抒情的诗意之中。它又是一个希望全社会关心失足青少年的呼吁书。呼吁整个社会去理解、疼爱和关心所有失去了爱抚,受到种种歧视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去找回那本来就属于他们的世界。
根据柯岩同志的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给人一种独特的新鲜感。
文艺作品应该采取特有的艺术手段,形象而又自然地反映出历史背景,形象而又自然地体现出时代精神,才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才能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电视连续剧更应该如此。否则,就使人很难理解《寻》剧中的谢悦为什么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报仇;就使人很难理解向秀儿为什么要装疯;就使人很难理解围绕着工读学校所发生的一切。
应该说,《寻》剧在这方面的处理是不错的。它再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之后,刚刚恢复的一所工读学校的生活。编导把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种种情况,表现得相当真切、充分。
作品所写的背景是,“四人帮”虽然已经被打倒了三四年,但混乱局面并没有完全结束,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受到严重病虫害的祖国的花朵迫切需要医治;迟威、薛人凤这些留恋动乱年代权势的小小野心家,随时都在拨弄是非,幻想卷土重来……这就造成了形势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却依然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扯皮拉筋的生活现实。编导使观众不知不觉地被卷入了作品所反映的特定时代情境之中。
《寻》剧在艺术创作上的另一成就,是塑造了一群令人难忘、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不论是徐问、黄树林、谢悦、郭喜相、赵建国,还是于倩倩、宋小丽、向秀儿以及一亮相、一张嘴,就让人厌恶的薛人凤,无一不是惟妙惟肖。如果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再加以拔选,我则更喜欢于倩倩、宋小丽、薛人凤这三个写活了、演活了的人物。
于倩倩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愿为工读教育事业承受一切牺牲,又是一个比较幼稚、幻想较多、有诗人气质的姑娘。最初来工读学校,只是凭热情;从到工读学校,投入了实际斗争之中,才真正看到自己的价值。领向秀儿参观了疯人院,使她认识到疯人院的工作人员所担负的任务,比自己更艰难、更繁重,从而更坚定了自己的事业心。最后她虽然没有得到她热切希望得到的爱情,却依然为得到了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而感到满足。这里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却一样把于倩倩的性格刻画得那么鲜明,那么动人,那么可信!
宋小丽的塑造,是柯岩同志笔下,和经过导演许雷同志艺术处理之后,所共同获得的“精品”,使人看到这个似曾相识、不争气的姑娘,就象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毫无问题,演员不下苦功,想达到这样的水平,也是不可能的。
薛人凤是在打倒“四人帮”前后,我们所熟悉的人物的写照,同样写得、演得成功。薛人凤愚昧无能,全靠造反起家,是个满脑子“钱”、“权”,善于搞“拦腰大批判”,惟恐天下不乱,俗不可耐的人物。作者没有用多少笔墨,就勾画出了这种人的丑恶嘴脸。
导演在艺术创作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特别是几场戏处理得较精彩。向秀儿装疯追打宋小丽;徐问在一级战备情况下重回工读学校复职;谢悦和郭喜相打架;于倩倩带向秀儿参观疯人院;薛人凤假批李心鲁;于倩倩、何荷家访白小远……对塑造人物,揭示矛盾,都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但决不能因此就认为这部优秀作品不再有什么瑕疵。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尽管都比较成功,但仔细推敲,在分寸的掌握上,不够适度的地方也还是有的。徐问这个人物的处理,难度最大。写得不错,表演也不错。但不能给人以更多的思考和联想。谢悦也写得太成熟、太有“心计”了些。
这些意见都不一定对,愿意和大家继续探讨。


查看完整版本: [-- 富有教育意义的抒情诗——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观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