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反馈中的反常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3月 -> 反馈中的反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蒋元明 1986-03-31 00:00

反馈中的反常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反馈中的反常
蒋元明
反馈,是眼下一个时兴的词儿。
有位外籍华人最近赞扬说,前几年,他回国参观访问,国内的人介绍情况,也谈存在的问题,但最后总是叮嘱一句:千万不要传出去!现在不一样了,谈完之后还要特别说明:你们最好把这些写成文字,发表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国外一发表,容易引起国内的重视,问题可能比较快地得到解决——这叫反馈的作用!
今非昔比,才几年的工夫,从上到下,实事求是的作风就多起来了。国内的同志在接触海外来客中不再报喜不报忧,除了国家机密外,敢于谈自己的看法,甚至不满,不怕露丑,不怕揭短;这些东西传到海外,当事人不但没有被扣上“里通外国”一类帽子的危险,反而有可能引起国内有关方面的重视,什么时候一个批示下来,多少年的问题一下就得到解决了。滴水见太阳,我们国家思想的解放,政治的开明,可见一斑。
可惜人心不足,我对这“反馈”多少还有那么一点遗憾。
试想,从海内到海外,再从海外到海内,这中间的距离何止万里?一个信息,经过这样一番长途反馈才引起重视,这总不大符合今天“时间就是金钱”一类的法则吧。再说,海内“种花”的与海外“走马观花”的,到底谁心里更有数,还需要论证吗?但遗憾得很,舍近求远的现象仍不绝于目。一个单位,前年整党提出的问题,今年端正党风又重端一遍,莫不是因为没有参加长途“反馈”的缘故?
别看中国科学技术比起世界先进水平还差一截,可某些人的架子却不差,常常喜欢充当终审裁判一类角色。国内一项科技成果、学术成就出来了,那怕是世界水平的,也有可能无声无息,无人理睬;等传到海外,外国权威一发言,一定调子,再反馈回来,国内才开始承认。陆宗羲被外国人称为数学家而大加赞赏的时候,他却在国内一所中学鲜为人知。“修氏定理”也非国人所定。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和事在“反馈”中!中国人干出的事,往往要等别人先发言,这是由于放不下架子呢,还是出于对别人的特别尊重?
同样的人,在国内不论怎么干,有多高的水平,有多大的成就,也许没人把他当回事;一旦出国转一圈,得到外国同行的几句嘉语,或者有准备“高薪聘用”一说,那他的身价就要看涨了。同是硕士、博士,带洋味就是香些。我不知道,在“出国热”中,有没有为着“反馈”而去涉洋过海的?若有,他们实在不该成为非议的主要对象。
如此“反馈”,实乃反常——起码是一种反常心理!自谦是一种美德,但前进一步就是自卑。人们倘若总怀着这样一种反常心理,不是一件好事。


查看完整版本: [-- 反馈中的反常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