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1985年审计工作的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6月 -> 关于1985年审计工作的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培俭 1986-06-29 23:00

关于1985年审计工作的报告

第2版()
专栏:

  关于1985年审计工作的报告
  审计署审计长 吕培俭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1985年的审计工作。
1985年是审计署建立的第三年。这一年,审计机关在机构基本组建起来以后,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到了开展审计监督上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审计工作。1985年3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期间,赵紫阳总理指示,经济越是搞活,越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审计工作是加强管理和监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7月,党中央、国务院听取审计署整党工作情况汇报时,对审计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重点。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传达以后,各级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更加重视,进一步加强了领导。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审计监督的决定,强调审计监督要在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加强宏观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开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审计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
去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为了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保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主要抓了一些弄虚作假、钻改革空子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据统计,1985年全国共审计了六万六千多个单位,查出许多有问题的资金,其中应上交财政的有二十八亿两千多万元。
去年的审计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对几个行业的经费和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现在有些经费和专项资金,一方面感到资金不足,一方面又有不少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全国有十二个省市的审计机关对二千二百多个教育单位的经费进行了审计,查出被挪用于盖办公楼、宿舍、招待所,买汽车,办公司等违纪的金额有八千二百多万元。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天津五省市的审计机关对1984年公路养路费进行了审计,查出把养路费挪作其它开支的有一亿零一百多万元,占当年收入的9.6%;少收、漏收和隐瞒截留养路费收入五千九百万元。各地审计机关审计了五百五十六个县的水利资金,查出被挤占、挪用的有七千七百多万元,约占该项资金的9%。有的地方甚至挪用防汛经费用于购买小汽车等开支。审计署会同有关部门对武汉、西安、济南、郑州、石家庄、常州等六城市1984年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进行了审计,查出没有按规定使用的有九千万元,占当年支出的30%。审计署关于教育经费和公路养路费的审计报告,国务院已批转各地区、各部门,要求认真研究改进管理工作。
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大案要案,认真地进行了查处。如粮食系统的一些单位利用粮油多种价格并存,套取国家超购加价补贴等问题比较严重,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各级审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九千二百多个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七亿一千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查出百万元以上的违纪案件四百二十一件,万元以上的贪污案件一百二十七件,审计查出的责任人员受到纪律处分和刑事处罚的有九百九十二人。对这些大案要案的查处,引起了震动,使干部增强了遵纪守法观念,对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使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执行单位进行了审计。我国使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在逐年增加,按照世界银行的要求,贷款的使用情况和效益,须经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提出审计报告。去年应审的二百五十四个项目的执行单位,已经全部完成。对审计中发现的文教、农业项目贷款使用不合规定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作了改进和纠正。审计署提出的审计报告,经世界银行评审认为,质量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计,促进了项目执行单位用好贷款,提高了我国使用贷款的信誉。
去年第四季度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抽调骨干参加了大检查办公室,并派出大批干部参加了检查组,把审计工作同财务大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不正之风以后,财经纪律有了加强。但是,由于目前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没有根本好转,有些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不配套、不完善,有些财经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因而有些人和单位乘机弄虚作假、钻改革的空子,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经过审计的单位,多数都不同程度地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有些有财经管理权的单位,利用职权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利。因此,今后必须大力加强审计监督,同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端正党风、社会风气服务。
二、审计工作的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审计机关组建不久,工作基础差,必须逐步进行建设,为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去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着重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为了充实审计队伍,去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审计机关增加编制两万人,连同原有编制共五万人。到去年年底已配备二万九千人,比1984年年底增加五千人,预计到今年底可达四万人左右,争取明年按编制人数配齐。各级审计机关共举办培训班二百七十期,培训审计干部一万多人。全国现在有二十九所大专院校设立了审计专业,在校学生有一千八百人。现有审计人员的数量和培训人才的规模,同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
(二)为了保证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国务院去年10月批转了审计署《关于改进对地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设立派出机构问题的报告》,对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作了改进:第一,审计署对地方审计工作要加强领导。审计署作出的审计工作决定,地方审计机关要依照执行,地方政府的决定、指示与审计署的相违背时,按审计署的执行。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不适当的审计结论、处理决定,审计署有权纠正。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局长、副局长的任免、调动和纪律处分,应事前征得审计署同意。第二,审计署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设立审计特派员及其办事机构,根据审计署的授权进行审计监督。现已在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四个城市试设了审计特派员,正在组建机构,开展工作。
(三)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正在逐步开展。内部审计是部门和单位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立内审机构一万多个。水电部除在部机关设立审计局外,还在各大电网设立了派出机构,就地对各电网进行审计监督,去年查出违纪金额一亿八千多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的一亿零六百多万元。铁道部内审机构去年审计了九百多个单位,查出许多违纪问题,其中应上交的有二千七百多万元。鞍山钢铁公司的内审工作搞得比较好,在财务大检查以后,又查出下属单位违纪金额二千六百多万元。许多单位的内审工作也都有进展,在维护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
(四)在审计法规建设方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审计署根据国务院的暂行规定,制定了一些实施办法,使审计工作初步有了法规依据。
(五)为了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审计工作经验,积极开展了国际审计领域的交往活动。审计署成立两年多来,派出代表团到一些国家进行了考察访问,邀请了十二个国家审计机关负责人来访。同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西班牙、民主德国在培训人才、业务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85年我国派出了审计代表团参加了最高审计机关亚洲地区组织的会议。通过这些国际交往活动,交流了情况,开阔了眼界,对开展我国的审计工作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六)各级审计机关建立以来,都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培养一个好的作风。去年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指示以后,广大审计干部深受鼓舞,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热爱审计事业,增强开创审计工作局面的信心,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忠于职守、实事求是、秉公办事、廉洁奉公作为行动准则。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审计系统已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如江西省一百一十三个审计机关中,有三十一个被各级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审计局长刘林同志,在审计北京矿务局少数领导干部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时,坚持原则,顶住各种压力,在市领导的支持下,促使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了严肃处理。
两年多来,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缺点。现有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从审计机关建立到去年年底,全国只审计了八万一千多个单位,只占应审单位二百万个的4%,远远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审计署在领导工作中,缺乏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较少,对各地审计机关的工作具体指导帮助不够。审计查出的问题,有一些受到不正常的干涉,难以处理。在经济改革中,审计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有些政策界限还不够清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三、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当前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指出,“七五”期间,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从宏观上加强、完善间接控制体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审计监督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审计机关组建不久的情况,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的工作方针是:“抓重点、打基础”。抓重点,就是要围绕党的经济工作中心任务,抓影响、干扰经济体制改革的要害问题,保证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打基础,就是要充实队伍,培养人才,健全法规,改进审计体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正在认真贯彻这一方针。为了切实加强审计监督,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经济越是搞活,越要加强审计监督。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以维护财经纪律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排除干扰,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近两年在经济改革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有些人不顾大局,钻空子,挖国家,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利益,干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些地方和单位,不顾国家财力的可能,大手大脚,搞形式主义,任意浪费国家资财,有的甚至采取乱摊派、乱集资的办法,搞高标准的非生产性建设,严重脱离了群众,败坏了风气。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乱拉乱用资金,任意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者增加消费基金,影响了宏观控制。各级审计机关要抓住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依照国家的有关法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二)查处违纪问题要很好地掌握党的政策。各级审计机关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认真查处。对有关责任人员,要建议党政领导,给予严肃处理。在查处违纪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于改革中发生的失误同钻改革空子、搞不正之风要严格加以区分。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问题要慎重从事,一时看不准的要认真调查研究,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不要急于处理。查处违纪问题的时间,重点是近一、二年的事情。要通过审计,支持和保护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改革的先进单位,应当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如果他们有违纪问题,要按照政策处理,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保护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要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帮助他们纠正违纪问题,这对保护先进单位的荣誉是十分必要的。
(三)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两年多来,随着审计机关力量的充实,审计面在逐步扩大。目前,全国已有湖北、安徽等二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同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定期审计,有的地区已扩大到对企业单位试行定期审计。各地经验证明,实行定期审计好处很多:可以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减少国家资财的损失浪费;促进部门、单位执行财会法纪,支持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明确国家机关、国营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有利于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加强了经常审计监督,可以逐步代替现在一年一度的财务大检查。目前审计机关的人手太少,全国实行定期审计还有困难,准备在充实人员的条件下,逐步推广,争取用几年时间全面推开,使审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目前有十二个省、自治区在不同范围内实行了厂长(经理)离任时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企业盈亏是否属实、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等,考核厂长的经济责任,这有利于离任和新任厂长了解家底,吸取经验教训,实际上成为落实厂长负责制的一项有力措施。这个办法,在审计机关对国营企业普遍实行定期审计之前,应当积极推广。
(四)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机关的领导。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审计工作搞得好的地方,最重要的一条是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现在各级审计机关困难较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尽快配齐配好领导班子,充实熟悉审计专业的骨干力量,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支持审计机关积极试办社会审计组织,把社会上的审计力量组织起来,在审计机关的管理和指导下,发挥他们的作用。
以上报告请审议,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新华社)


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1985年审计工作的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