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曲艺发展的必由之路——看扬州市曲艺团演出有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8月 -> 曲艺发展的必由之路——看扬州市曲艺团演出有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罗扬 1986-08-29 23:00

曲艺发展的必由之路——看扬州市曲艺团演出有感

第8版()
专栏:

曲艺发展的必由之路
——看扬州市曲艺团演出有感
罗扬
改革、创新,是曲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最近观看扬州市曲艺团来京演出后,给我留下的一个突出的印象。
扬州评话,是扬州曲艺中的主要品种,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遗产丰富,名家辈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扬州曲艺界为此做出很大的努力。一方面,他们认真整理了《水浒》、《三国》、《清风闸》等传统的评话作品,拭去了蒙在这些艺术珍品上的灰尘,使之重现光彩;一方面,他们努力创作了一些表现现代生活和历史题材的新评话,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评话艺术家王筱堂、王丽堂、康重华,学者孙龙父,曲艺作家李真、夏耘、汪复昌等都为整理传统评话、发展新评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涌现出一批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中青年演员。李信堂、惠兆龙、沈荫彭、杨明坤等,是扬州评话界的后起之秀。他们演出的《国门猎狼》、《挺进苏北》选回、《广陵禁烟记》选回等评话内容好,立意新,在说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作品中的人物、故事都演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不但老听众爱听,也引起青年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实践证明,扬州评话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从李仁珍、沈志凤等演出的扬州弹词节目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扬州弹词艺术的改革、创新也取得显著的成绩。扬州弹词,过去称为弦词,在苏北和江南一些地区拥有不少听众。但是,弹词的音乐唱腔毕竟单调一些,用来表现现代生活比较困难,即使用以演唱传统节目,也难以适应今天的新听众的要求。陈云同志在六十年代初期听了张氏弹词演唱之后,曾就扬州弹词音乐唱腔的改革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给大家以深刻的启示。张氏弹词传人张慧侬等倡导于前,中青年演员李仁珍等崛起于后,他们坚持改革,锐意创新,终于把弹词的演唱艺术推向新的阶段。李仁珍敢于打破老框框,大胆地吸收清曲、民歌、戏曲等姊妹艺术中好的东西,并能经过自己的咀嚼化为己有,以丰富和提高自己,这就使得扬州弹词的音乐唱腔别开生面,更加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沈志凤演唱的《啼笑姻缘》选回,徐桂清、朱美兰演唱的《珍珠塔》选回等,也各具特色,给人们以清新之感。
经过近几年来的改革、创新,扬州清曲这个古老的曲种也获得新的活力。
祝愿扬州曲艺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不断地创造出更新更美的艺术成果。


查看完整版本: [-- 曲艺发展的必由之路——看扬州市曲艺团演出有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