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按时代要求填“满分”答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8月 -> 按时代要求填“满分”答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学全 1986-08-30 23:00

按时代要求填“满分”答卷

第3版()
专栏:

我国人口众多,可大学生的数量很少。在无数青年盼望上大学却未能如愿的今天,已跨进高等学府的同龄人,该怎样珍惜这个机会?请听上海一批不信奉“六十分万岁”的大学生的回答——
按时代要求填“满分”答卷
新华社记者 张学全
六十分,这是通常说的“及格”标准。但在蒋雅蓉的心里,它离当一个四化建设有用人才的标准,却相距太远了。
三年前她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时,其他成绩都很好,但数学只得十三分。有人说,学文科的数学差没关系。蒋雅蓉却认为,这是陈旧的观点。在当今这个时代,文科学生也应有理科的头脑,才能跟上现代科学发展步伐。
然而,难题摆在她面前。作为走读生,她每天上学来回要两小时,在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上,要想再给数学加点码,首先时间就不够用。她毅然舍弃家里优越的居住条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八平方米的简易房子,住在那里攻读。仅三个多月,就重温一遍高中数学,阅读大量高等数学辅导资料,演算几百道习题。第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期末考试,她得了九十分。她不仅数学成绩往上升,另外三十二门功课,也门门优秀。她还和老师合著一本十九万字的“社会学概论”,即将出版。
在上海,象蒋雅蓉这样渴求知识的大学生,何止一个、十个、一百个!
在全市四十多所高校中,目前就有三十多所学校成立课外科技学习小组,举办技术革命与中国未来等讲座,前去寻求新的科学知识的学生,常常络绎不绝。为求得多门学科交融的知识,一些学生已跨系听课,理学文、文学理蔚然成风。
“即使得了一百分,我们也不满足”。这是上海优秀大学生,显示出的另一种高追求。为当一名有胆识、有才干,走出校门就能出成果的开创型人才,他们把能力训练提到重要位置。
孙树星,是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他就读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成绩一直很好。他不以考分高而陶醉,十分注重开动思索的“机器”。    
有一次,他在听一位英国专家讲述用光学性质进行无创伤测量血压时,举一反三,顿然设想用同样原理测量人体的血糖。他的想法很快得到王保华副教授赞同。在王副教授和施关澄老师指导下,他随即投入了研究。这是一个将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的课题。为早日攻克这个难关,孙树星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年多,还多次抽自己的血做实验。创新意识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他为此写的论文《人体血糖浓度连续定量无损检测法的可行性研究》,在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电子学会上,获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去年,他进行的血压连续无损自动检测法的可行性研究,又获成功。这项成果的论文在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电子学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有关专家认为,这两项成果不仅填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也属领先水平。
能力,已被不少大学生看成人才起飞的翅膀。不少学生说:“只会追记知识,而没有活化知识的能力,在未来社会中仍然站不住脚。”这种深沉的思考,促使上海十多所高校相继办起了学生科技开发中心,成为训练能力的“桥梁”。这些“中心”介绍学生承接工厂的科研任务,或搞建筑设计,或兼“厂长助理”。不仅优化了知识结构,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一次,华东化工学院七名学生,仅为上海郊县一家工厂开发一个科研项目,就为企业增加年收入三十多万元。
(新华社上海8月30日电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按时代要求填“满分”答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