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8月 -> 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1-08-29 00:00

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第2版()
专栏:

  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建立国营贸易机构
西南区国营贸易部门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工作,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已建立了一百八十四个国营贸易机构,一百多个代销店,并吸收了二百七十四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国营贸易公司的工作。
西南各地国营贸易部门在开展少数民族贸易工作中,曾大力推销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特产品,积极供应必需品。少数民族地区土产销路现已打开。如川南区彝民区土、特产,百分之九十左右已经销出。许多积压了多年的物品,国营贸易公司也都尽可能收购。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特产价格,一般都已适当提高。部分畅销货且已超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最高水平。国营贸易公司在收购和价格上的照顾,刺激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西康藏民地区去年输往内地的羊毛,比解放前一九四九年增加一倍以上。过去遍种鸦片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已纷纷改种农作物和土、特产。
西南区各地人民政府为了克服少数民族地区物资调运的交通困难,一年多来在少数民族地区修筑了许多公路和驿道,如川西灌县到茂县的公路、川南宜宾到塘坝(筠连县属)的公路、川北平武到江油的大道等。西康、贵州、川南等地人民政府,对各地能够通航的河道都已加以利用。贵州省人民政府组织了驿运,整修了全省大道,组成了深入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网。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山区普遍进行了驮马的组织工作。
此外,西南各地贸易部门并已开始协助各族人民建立初级市场。贵州省人民政府并指导各族人民建立了合作社。
随着贸易工作的开展,西南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已经初步改善。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工商厅统计,从今年一月到五月,仅从雷波、马边、峨边三县销往彝民地区的日用工业品,已达抗日战争期间每年销进物品平均总值的水平。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食盐和西康藏民的茶叶供应问题,现在都已解决。
(新华社)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流动贸易队深入牧区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工作已逐渐在深入牧区帐篷展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地方还没有具备建立集市的条件,牧民到城镇集市交易,往返要很多天。为发展牧区贸易,新疆省阿山、伊犁、塔城、焉耆等地国营贸易公司去秋曾组织六十多个流动贸易小组,深入牧民帐棚交易。今年该省其他地区和青海省、甘肃省武威、敦煌等地国营贸易公司,更广泛采用了这个办法。青海省都兰县国营贸易公司组织的果洛区贸易队,一次就派出牦牛五百多头,驮载的日用品折值羊毛三十多万斤。少数民族地区流动贸易工作开展以来,国营贸易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今年上半年,青海省贸易公司已完成全年收购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五,完成推销任务百分之五十八以上;甘肃省武威贸易公司派出的流动贸易小组收购皮张已完成全年计划。
同时,各地国营贸易公司大都联合私商共同组织流动贸易组,或者和私商订立合同,委托他们单独组织贸易队。国营贸易公司在私商出发前召开座谈会,帮助私商了解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规定合理价格,给私商以合理利润。这样,国营贸易公司团结了私商,减轻了私商对少数民族的剥削,促进了民族团结。有些地方的流动贸易小组还和人民政府的税收、医药卫生工作配合进行,收效很大。
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国营贸易公司流动贸易组的活动直接促成了集市的建立。新疆省温宿县第三区吐木休克,由于该县贸易公司派出的流动贸易组到该地进行了多次交易,冷落的地方变成了交易中心。每次贸易小组一到,几十里内的牧民都骑马赶来交易。该地现已设立了固定集市。
(新华社)
广西省组织流动购销组深入少数民族偏僻地区
广西省在少数民族的偏僻地区,设立了贸易机构,并组织了流动购销组,供应他们最感缺乏的盐、火柴、针、线、土布等物资,同时使得他们的生产收入迅速提高。如榴江寨沙圩过去每担茶油仅换盐八十斤或棉纱一股,自购销组到后,就可换盐三百斤或棉纱三股了;田东七里圩以前十六斤米换一斤盐,购销组到后,二、三千元就能买到一斤盐了;金秀徭山冬菇一斤从前换盐二斤半或火柴三包,自贸易公司展开业务后,就可换盐四斤或火柴四包了。
由此可见,只有物资交流工作作好了,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才能提高一步。也只有在人民掌握政权的今天,少数民族才能和全国各地建立自由的平等的贸易关系。
(康力)


查看完整版本: [-- 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