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感受到的友情——南锡忆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09月 -> 我们感受到的友情——南锡忆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马为民 钱慰曾 1986-09-30 00:00

我们感受到的友情——南锡忆旅

第6版()
专栏:法国通讯

  我们感受到的友情
——南锡忆旅
本报记者 马为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钱慰曾
巴黎一年一度的秋季艺术节正在举行,主角是应邀而来的近两百名中国文艺工作者。与此同时,西郊的“小纽约”拉苔芳斯市在举办《中国月》活动,经济展、科技展、电影周和杂技表演等要延续到10月初。这一切激起了巴黎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也使我们联想起了年初在东北部南锡地区的一次难忘的采访旅行。
事情本来很简单。让·保罗·梅茨先生来电话,约我们去他家乡——法国东北部南锡去过个周末,我们欣然同意。由于职业的习惯我们也打算作点采访。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两名普通的中国记者的到来居然惊动了当地的上上下下,我们颇为不安。
《东部共和国》连续报道了我们的采访活动。地方电台邀我们以直播形式向听众介绍中国的改革和我们分别供职的电台和报社。驻洛林地区的共和国专员谢雷克先生亲自接待,和我们谈调整,谈就业,滔滔不绝谈了两个小时。
采访过程中,所到之处的副省长、市长或其他民选代表总要亲自陪同或接谈,还要拉到大厅或私宅喝上两杯。他们之中有的到过中国,回忆对中国的美好印象,有的谈论中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的巨大变化,有的讲述中医怎样神奇般地治愈了他的腿伤,还有的讲无锡的针灸医生如何使他戒了烟。以瑞士资本为主的居纳农机公司、法国明星钟表公司以悬挂五星红旗欢迎我们的采访;废弃后辟为旅游点的一个边防工事冬天破例为我们开放,八十多岁的负责人带着我们登梯爬洞,改扮成上个世纪士兵模样的小伙子为我们作开炮表演;萨维尔纳市古罗马博物馆晚间还接待我们,老馆长亲自一一讲解……
这番盛情接待使我们深为感动。我们明白,他们尊重的是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国,重视的是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中国人民,他们是爱屋及乌,我们因之受到殊荣。
在南锡市的针灸讲习班,我们意外地发现,在这远离巴黎的城市,学习针灸的居然有近百人。讲课的吉罗多教授,是针灸经济理论的发现者韦内儒尔教授的弟子,他是义务讲授,学员们是业余学习。我们有心听了一节课,感到很亲切。内火、舌苔等中医术语都是硬译,虎口、百合、人中等穴位全是音译。一种语言的术语能被另一种语言音译过去,正表现了它所代表的文化的巨大力量。
吉罗多教授深情地回忆说,当从史书中读到针灸这份人类的共同财富横遭非议时,他伤心地掉过泪。今天针灸又开始了它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朋友们还告诉我们,接受针灸治疗的费用已经可以从社会保险中报销了。针灸在这里得到了正式承认。
南锡法中友协的朋友们十多年来为中法友好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主席杜伯瓦—普特夫人和副主席梅茨先生等平均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的业余时间为友协工作。梅茨先生有舒适的家庭生活,有贤慧的妻子,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有自己的住宅,夫妇俩又都有工作,我们问他,是什么信念促使他十多年如一日地不计报酬地工作的,他说道,当今世界贫富差别越来越大,南北问题十分尖锐地提出来了。他盼望中国能为第三世界走出一条发展的路子来,他是个普通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工作,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他感到高兴。
南锡之旅距今已半年多了,每每想起梅茨这番朴实的话语,想到一个普通的法国人对改革中的中国所寄托的这种厚望,在感动之余,我们又体会到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巴黎9月27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感受到的友情——南锡忆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