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善于吸收政治营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10月 -> 善于吸收政治营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叶延滨 1986-10-31 00:00

善于吸收政治营养

第8版()
专栏:

善于吸收政治营养
叶延滨
“百家争鸣”不仅是发扬学术民主,也是发扬政治民主的好口号。但好事多磨。这个口号被解释成实际上只有两家,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于是,除了一家无产阶级,其余九十九家,九九归一,归于“舆论一律”。一言堂的舆论一律已为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其害大焉!现在重申“百家争鸣”这一方针,我想,应该强调一点,就是不要怕自己说错话,更不要不准别人说错话。换言之:不要怕老百姓说话有“出格”之处。
听鸣者立足点很重要,是立足于择善而从?还是立足于揪住错话而罚?为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借助于算术乘法。
试以一个人为例,如果一天说三百句话其中仅有一句错话,可以说此人是99%“言之有理”了。然而,照那些年的“左”氏法典的规矩,专门收集错误言论,则一日一句,一年三百六十五句,再来上个“七八年搞一次运动”,那么此人的错误言论可编成一本“黑话集”,据此给他定上个什么“分子”,不愁没有材料。
当然,此人也不一定遇上这种事情,定不定“分子”,还要看“运动形势”、“斗争需要”。运动也有个大算术,即“运动数学”——95%是要团结的,5%是斗争对象。如果此人幸运地成为95%,那么他就不必担心自己的错误言论;如果心术不正,他就可以专心去搜集整理他人的错误言论了。
“5%”,小指头也,然而中国太大,十亿百姓的5%,结果出来一个五千万之众的“斗争对象”。与如此众多的假想敌对垒,不以“阶级斗争为纲”行吗?
实践证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国家对民族无任何好处;那么,发扬政治民主,百姓议政,又有什么不好呢?
政治民主,重要的就是言者无罪。如果从一个老百姓的言论中,收集到一句益国益民的意见,不论安邦定国之策,还是油盐柴米之见,一人一条,则有无数条好意见供给决策机构。这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最丰富的政治营养之源。
开始总会不习惯,我们“紧绷斗争之弦”的神经,其后遗症就是对“出格”之言格外敏感。何况许多有见地的好意见,也因为新,而同样显得“出格”,不那么中听。
“择善而从”在众说纷纭中,确也需要大量人力、精力和鉴别力。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有的同志对收集“言论”是驾轻就熟的,几乎形成了条件反射。即令是错误言论,他只有搜集之功,却无说服之力。
百姓议政,七嘴八舌并不可怕,不要一听见“出格”的话就坐不住,那种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匆匆反击什么什么风的事情,一个成熟的执政党不会再干了。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现在,各地都在讨论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在制定贯彻的措施。我想,党组织的领导同志确有必要研究如何听到群众的心声,抚摸到他们脉搏的跳动,这样才有可能使思想工作渗透到改革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去。运用疏导与说理的方法是发扬民主;真诚、主动地去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对问题作出定量定性的分析,这更是发扬民主。
只有善于从实践中、群众中、争鸣中去吸收政治营养,你那个民主才是实在的、高度的、健全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善于吸收政治营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