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两江急盼百舸争流——汉水、湘江航运考察札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11月 -> 两江急盼百舸争流——汉水、湘江航运考察札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皮树义 1986-11-30 00:00

两江急盼百舸争流——汉水、湘江航运考察札记

第2版()
专栏:

两江急盼百舸争流
——汉水、湘江航运考察札记
本报记者 皮树义
莫辜负两江春水
航运,过去一听到这两个字,脑海里出现的就是一江春水、百舸争流的景象。然而,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记者随同长江水系航运考察团的专家们,考察长江的两大支流——汉水和湘江的航运时,见到的却是:浩浩江水,航船不多,不少河段甚至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江水天际流。此刻,记者难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宁强县,流经陕西的汉中、安康、湖北的郧阳、襄樊、荆州、孝感地区,在武汉汇入长江,全长一千五百六十七公里。流域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8%。
汉水自古就是沟通陕南与华中地区的交通要道,素有“千里汉水黄金道”之称。五十年代汉水水运量占当地水陆总运量的90%左右,如今只占27%,一年货运量才九百多万吨。欧洲的莱茵河长不及汉水,水文条件也与汉水差不多,但货运量却是汉水的二十三倍。
湘江发源于广西灵川县海洋山,流经广西兴安、全州,湖南的祁阳、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在湘阴汇入洞庭湖,流入长江,全长八百五十六公里。湘江水量丰富,在长江支流中仅次于岷江。
湘江航运历史悠久。早在六十一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写下了“湘江北去”,“百舸争流”的诗句。湘江在建国初,南连桂江,北通长江。后来,上游断航,中下游水运虽有较大发展,但湘江的水运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是不需要航运了吗?
汉水流域资源丰富。上游不仅有储量可观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还有丰富的土特产品。汉中药材、安康生漆、房县木耳、两郧桐油等在全国著称。但是这些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变成商品优势,上游多数山区还处于贫困状态。发展水运是使百宝下山、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
汉水中下游工业发达,有十堰汽车城、襄樊轻纺城、江汉油田,武汉更是重要工业基地。由于铁路饱和,急需扩展水运。第二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九万多辆,只靠铁路运不出去。从1983年到今年8月,从汉水运出一万二千多辆。只是由于汉水航运条件限制,不能进一步扩大运量。
湘江从南到北横贯湖南全境,流域内经济发达。湖南省省长熊清泉说:“湖南的经济是个‘q’字型。这一‘杠’是湘江流域,上面的‘圈’是洞庭湖区。湖南的优势就在这‘q’字型中。这里面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84%,矿产品占80%,全省五十亿公斤商品粮几乎都出在这里,六个省辖市有五个(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在这里。这‘q’字型意味着湖南是沿着水运发展起来的”。现在铁路运输紧张,每年有四百万吨货物进不来,出不去。
湖南、湖北是缺煤省,每年需大量调进煤炭。汉水、湘江沟通长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
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水运,汉水、湘江在呼唤百舸争流。
水陆空一起来
考察团从陕西出发,沿汉水而下,见到与汉水平行的铁路上,列车呼啸,公路上汽车飞奔,而江面上却船只寥寥。精神抖擞的火车、汽车旁,是萎靡不振的小木船。怪不得有人说:铁(路)老大、公(路)老二、水(运)老三呢!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铁路、公路都不能适应需要,但水运更加落后。
以汉水为例:
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山区河段,滩多水急;平原河段,河床宽浅,崩岸严重。
港口:汉水许多码头还是自然斜坡式码头,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卸货物靠肩扛背驮。
船只:木质船还属多数。
水运企业:陕西段水运企业多数处于破产边缘,湖北八十一个水运企业,四十一个亏损。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指导思想上长期忽视水运建设。三十年全国航道投资还不如一条铁路投资多,使航道失修,通航里程缩短;加之在供应政策上,地方水运企业只能使用高价油,致使成本增大,水运日子非常难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结构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崛起的现代化铁路、公路面前,现代化的水运同样具有魅力。
水运具有运量大、投资少、耗能低、占地少等优势。整治航道的费用每公里只等于新建铁路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船舶每马力负荷量是三至八吨,火车是一至三吨,汽车则是零点一吨。特别是在我国资金、能源紧张,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发挥水运的优势。交通运输建设应当水陆空一起来,宜水则水,宜陆则陆,水陆并用,组成综合运输网。大自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慷慨的投资——具有舟楫之利的河流,何乐而不为呢?
重新认识水运战略地位,加快水运现代化步伐,是振兴汉水、湘江以至整个水运的关键。
有水大家来用
汉中,汉水考察沿江而下的第一站。“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万垒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这些古诗句描绘了汉中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航运的盛况。
七十年代以前,汉中地区汉水水系通航里程四百公里,可是现在只有一百四十公里;原有集体船舶一百二十八艘,现在只有十一艘;原有的八个集体水运企业全部倒闭。汉中航运为何如此凄惨?
登上石泉电站大坝,只见坝内水深如潭,坝下却是水流如溪。这座大坝1974年建成,由于没有建设过船设施,汉水被拦腰截断,船只不能顺流而下,大批货物弃水走陆,航运业怎能不萎缩?
水资源是一个整体,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水资源利用上,应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讲求综合效益。水利、水电、水运等部门本是兄弟,都“姓”水,但是部门分割的体制,使兄弟几个各自为政,往往是兴一利而废一利。兴修水利、水电工程,忽视航运需要。结果是大坝起,航运断,有了电,没了船。湘江上游修建了东安电站,使船只不能顺江而下。湘江支流涟水历史上是一条运输繁忙的水上通道。1966年建设韶山灌区,引走涟水,使一百公里航道干涸,大部分船只漂泊他乡。目前,全国通航河流上有碍航闸坝达一千三百多座。
综合利用水资源迫切需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专家们建议成立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加强水资源的宏观管理,或先由综合部门加强协调。在通航河流上建设闸坝应建过船设施。
河流要通,先通后畅,解决碍航闸坝问题是振兴汉水湘江航运的当务之急。
长江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祖国大地上,汉水和湘江恰如两支龙爪支撑着巨龙奔腾向前。汉水、湘江的开发不仅会对陕、鄂、湘三省的经济起带动作用,而且会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汉水、湘江的开发已经列入国家计划。交通部准备与联邦德国联合开发汉水。沿江三省都在千方百计振兴水运。考察团的专家们经历三省,行程近三千公里,经过实地查勘,为两江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汉水、湘江百舸争流的局面就要到来。(附图片)
朱育莲绘


查看完整版本: [-- 两江急盼百舸争流——汉水、湘江航运考察札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