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王如松博士谈如何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11月 -> 王如松博士谈如何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谢联辉 1986-11-30 00:00

王如松博士谈如何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

第3版()
专栏:

王如松博士谈如何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
本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阻塞、住房紧张等现象。怎样在城市改革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室主任王如松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这位生态学博士说,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具有人口、物资高度密集,环境变化十分激烈等特点。目前城市存在的许多问题,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生态效率低下,一是系统关系不协调。这正好与城市生态系统高效、和谐的优化原理相违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城市管理者缺乏生态学知识和系统分析方法,习惯于按不科学的传统办法进行决策。就以我们前几年调查天津的资料为例:
凭主观愿望办事。天津历史上是个水乡泽国,水源充裕,五十年代初平均每年从上游来水一百亿立方米。后来因单纯考虑抗洪抗涝,在上游修起一千多座水库,层层蓄水截流,这是造成天津经常断水竭流的缺水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目标的线性思维方法。为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解决“挤”的问题,天津自1958年起建了许多卫星城镇。由于投资、税收、津贴、福利等政策未能及时跟上,卫星城长期处于低生态位的状况,搬迁企业征地难、建厂难、供水供电难;工厂职工买菜难、购物难、看病难、坐车难。结果,意外地造成人口“疏”而不散,50%以上职工每天往返于市郊之间,全市人口仍由解放初的一百七十九万发展到1984年的三百多万。
满足于经济行为的短期化。有些厂长、局长只考虑自己在任期间怎样把生产搞上去,有的政策也鼓励厂长、局长去追求高产值,结果忽视了城市建设的长期效益,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据天津1981年统计,全市运输有50%以上不合理,如:纺织工业的染整在市区西北、东北部,而纺织在东南部,每年有五十万件纱布穿越市区。
王如松强调,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在长期演替过程中,应形成一套高效的生态工艺,具有和谐的整体功能。假如城市管理者习惯于按主观意志、靠拍脑袋办事,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违背优化原理,给城市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而重新理顺关系,往往需要付出比当时所获利益高出几倍、几十倍的代价。他说,我国城市人工生态系统是以计划经济为主、靠计划和决策部门对各子系统信息的等级递阶反馈进行人工控制的。这种生态系统的优点是社会效益好,可以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缺点是过分依赖于各等级子系统的人工信息反馈和决策者的明智判断。特别是城市人口爆炸、资源不足的今天,当反馈信息失真,反馈强度不够,反馈相应位延滞或决策手段落后,很快就要在生态系统中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疏通系统网络内的各种信息渠道,使信息及时、保真、灵敏;要求城市决策者懂得生态学知识,把生态控制论的原理和系统决策的方法结合起来,用以指导城市建设。(附图片)
(照片系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查看完整版本: [-- 王如松博士谈如何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