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广华 毛磊 |
1986-12-29 00:00 |
大理白族自治州生产自救 大灾之年经济仍有所发展
第4版() 专栏:
大理白族自治州生产自救 大灾之年经济仍有所发展 本报讯 记者贺广华、毛磊报道: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人民经受住了持续八个月的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大灾之年经济保持发展势头。目前,州委、州政府正组织带领三十余万灾区群众奋力开展生产自救,修复田园,重建家园。 今年2至10月,大理州十二个县市先后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雪灾、旱灾、虫灾、低温冷冻、洪涝灾害的轮番肆虐,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面积大。据有关部门统计,造成经济财产损失在一亿元以上,粮食减产七千五百万公斤。给刚刚摆脱贫困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9月27日至10月11日,全州普降大雨,出现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受灾农作物面积达六十三万多亩,倒塌房屋一万多间,损坏堤防、渠道、公路等五千余处,冲毁仓库、电站、桥梁、渡槽等五百余座,一些县市交通、通讯联络、供电局部中断。 面对严酷的自然灾害,州委州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站在抗灾救灾第一线。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力以赴投入灾后恢复工作。 10月份的洪涝灾害,影响了水稻的抢收丰产,小麦作物的播种相当部分因此也要推迟节令。危险期过后,州委、州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及时强调抓好抢种抢收的紧迫性。三十余万灾区群众奋力拚搏,清淤排涝,挖沟排水,到11月底,二十一万亩被洪水淹没濒临绝收的水稻已抢收入库,重新栽种了五万二千七百多亩小春作物。目前,全州已播种一百七十余万亩小麦、蚕豆、油菜等,普遍长势喜人,为1987年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州委、州政府十分关心灾区群众生活。目前,州政府已下发救济款三百五十万元,救济粮二千八百多万公斤,各县市也拨出五十万元,十余万既缺钱又缺粮的重灾区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安置和解决。灾区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盖的是救济被,住的是救济房,处处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人心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群众说:“洪水无情党有情。” 与此同时,大理州各级政府发动灾区群众,广开生产门路,重点扶持乡镇企业,因地制宜,尽力增加灾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大理州委在部署农村基层整党工作时,将重建田园,重建家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要增强信心,增强商品经济观念,以克服灾害造成的困难。大理州府并号召工业部门充分挖掘潜力,增加生产、支援灾区建设。 重灾之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建设并未因此而大落,1986年全州人均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二十五元左右,将突破四百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已达一亿八千万元,比1985年增长4%。工业生产,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城乡市场活跃繁荣,购销两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