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创造条件取消“民代国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12月 -> 创造条件取消“民代国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文学 1986-12-31 00:00

创造条件取消“民代国储”

第2版()
专栏:

创造条件取消“民代国储”
李文学
“民代国储”,曾对一些产粮区国库仓储紧张和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起了缓解作用。
但经几年实践,也明显地暴露出这种办法的一些弊病。一是损失较大,粮农减收。由于绝大多数农户不具备储存保管粮食的条件,设备过于简陋,粮食普遍发生霉变、降等和减量现象。一个县的专题调查资料表明,代储粮的损失、减量达3.95%(不包括自然水份蒸失),超过国库自然减量指标的六倍多;另外,还有6%的等内粮降为等外粮。粮农每代储一百公斤粮,就减少收入一元六角八分。二是加大了干部的工作量。县、乡、村三级干部普遍反映,过去收粮只是一个季度的工作,实行“民代国储”后,村干部秋季得挨家挨户组织落实,同时还要追收上年的尾欠粮款;冬、春季节要组织晒粮;夏季要动员往国库送粮。一年四季全围着代储粮转。三是加大了粮农新欠国家的债务。粮食的损失,致使代储粮不能如数入库,随之尾欠国家的粮食预付款逐年增加。1984年,代储粮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吉林省榆树县,农民尾欠代储粮款达一千三百多万元。综上所述,“民代国储”弊大利小,并非长远之计,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逐年减少代储量,直到完全取消。
怎样逐步取消“民代国储”?我以为可从这几方面努力:
一、加快粮食转运速度。东北商品粮产区陈粮压仓、囤粮占场,重要原因之一是交通运输不畅、调运安排不尽科学。如果积极组织调运,合理配置运力,公、铁、水运衔接得好,是可以大大缩短粮食在库时间的。
二、挖掘现有储、晾设施潜力。粮食经营部门非生产性占地过大,仓储设施利用不尽合理。粮食部门可以在挖掘潜力上下功夫,在储、晾设施的有效利用上作文章。
三、用政策调动有储存能力的农户集中储粮。利用价格杠杆,采取湿干分等、分价的办法,让储户有利可图。鼓励储存设备全、条件好的农户多储粮。
四、国库人员下乡囤粮。东北地区可利用冬季寒冷、防水便利的条件,到需储量较大的村屯,采用简易防水办法或围栏集中储粮,并由粮食部门自行派人驻扎看管,待次年春季直接转运。
五、推动粮食储存、保管方面的技术进步。我国储粮占地面积大、防风雨设施原始,抗霉变能力低、检测手段落后。注意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武装粮食储运部门,便可在不增加人力、不扩大场地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储存保管能力和安全系数。


查看完整版本: [-- 创造条件取消“民代国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