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把艺术奉献给农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6年12月 -> 把艺术奉献给农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玉滋 1986-12-31 00:00

把艺术奉献给农村

第8版()
专栏:

把艺术奉献给农村
李玉滋
山西省雕塑壁画艺术研究院,成立于1985年春,是山西省文联领导下的艺术事业机构。在文艺改革中,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农民服务,是我们探索的主要课题。
太行山区的一些盛产煤铁的农村,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日益富裕,许多农村不惜重金重建新村。据说有个农村新建的大剧院,汽车可以开进后台装卸布景,观众座席上还有灯光显号,赛过了省城的大剧院。这些来自山乡令人欣喜的信息,使我们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如果我们到农村去帮助他们兴建一座具有现代雕塑和壁画装饰起来的文明新村,让太行山区的农民也能享受到社会主义现代的精神文明生活,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为此深入到太行山区,走访了十几处乡镇,看到了农村的新面貌,使我们非常振奋。各种新式家用电器,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领域。然而在农村里却出现了骑着摩托车,驮上纸人纸马去上坟的;开着小轿车去迎娶头戴凤冠霞佩的新娘的;还有大修庙宇重塑金身的等等。这种愚昧的封建意识,实在是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称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代新型农民在成长,他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艺术指导,新建的村院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往往华而不实,格调低下,粗俗不堪。这些情况更加激起了我们作为美术工作者的责任感。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晋城市巴公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镇,他们很想多吸收一些新的文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毅然决定筹集二百万元兴建“农民文化中心”。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兴建了影剧院、文化公园、文化楼等,新颖大方而又实用。我们便决定把巴公镇作为农村服务的第一个点,得到了巴公镇领导的热烈欢迎,聘请我们担任艺术顾问,并授以艺术创作的全权。
在设计雕塑和壁画的工作中,我们反复思考,认真研究,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内容上力求健康而富于情趣,形式上力求符合农民的欣赏习惯,并体现出现代的精神,使作品能够起到引导和提高农民的审美情趣和鼓舞精神的作用。我们在巴公镇的中心广场上特意用玻璃钢塑造了一个高达四米,昂首长鸣的“犍牛”,受到了农民的高度好评。他们说:“这条牛真带劲,给咱村壮了威风。”在新建的影剧院大门外石阶两旁,塑造了两尊天真活泼的儿童和动物组雕,又在剧院的前厅绘制了一百四十平方米的大型壁画,采用了沥粉描金的传统工艺手法,表现出农民庆丰收,闹社火的生动热烈场景。
通过我们在巴公镇的艺术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为农民服务,就必须使作品适应农民的要求,同时又要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审美水平。我们的雕塑和壁画的创作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但我们愿意在为农民服务的艺术实践中,努力探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还强烈地感到,必须把我们过去的创作思想从狭隘的画室里解放出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国家供养,面向美术展览厅的思想,要投身到广阔的农村新天地里去。还认识到开拓新的艺术市场,是使艺术联系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一座新的桥梁,也是为发展艺术事业,扩大再生产,积累生产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们愿意把社会主义的新艺术,奉献给那山花烂漫的太行山,奉献给那奔腾咆哮的黄河,奉献给那哺育我们成长的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


查看完整版本: [-- 把艺术奉献给农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