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解放了的中国”的摄制工作中所看到的苏联电影工作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9月 -> 从“解放了的中国”的摄制工作中所看到的苏联电影工作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立波 1951-09-28 00:00

从“解放了的中国”的摄制工作中所看到的苏联电影工作者

第3版()
专栏:

从“解放了的中国”的摄制工作中所看到的苏联电影工作者
周立波
因为参加了后来获得斯大林奖金的影片“解放了的中国”的摄制工作,我和苏联电影工作者相处了整整一年。先在北京,后在莫斯科的这一年间的日子,是深深地值得纪念,值得回味的。
派来中国的苏联电影工作者都是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抱着热爱中国的国际主义的精神,为了表现中国人民及其领袖的生活和斗争,辛勤地工作了一年。
“解放了的中国”的编导格拉西莫夫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是获得了几次斯大林奖金的苏联人民艺术家。他是乌拉尔工人出身。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光秃的头顶和闪烁的眼睛,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惯于思索的聪明的人物。他又是一位热情奔放的艺术家,他的火一样的热情包裹在明晰的理性的外衣里。
他接受了表现新的中国的任务。但要表现新中国,必需叙述她的由来,必需概括地、简洁地记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斗争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庞大,不易表现的主题。尤其是历史的部分,事件过去了,很难找到人物的行动性的形象,而人物的行动正是电影艺术的灵魂。没有人物,光有景色,没有行动和情节,只有静止的事物,这在电影艺术上是难于处理的题材。
凭着领导同志再三修改了的脚本,经过格拉西莫夫和大家密切的合作,这部影片终于制成了。它真实,扼要,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新的中国和她的由来。
为着了解中国,格拉西莫夫的床头桌上总是摆着许多关于中国的俄文书籍,白天的工作完了以后,他就在家里阅读。
思索和阅读,是从事艺术的人的不可缺少的准备的工作。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年青的同志,生活经历很丰富,或是在工厂和农村里呆了很久,但还是写不出东西,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的准备,没有艺术的眼力,在现实里看不出东西来的缘故。要有艺术的眼力,必须要做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许多准备的工作,使得自己的眼睛锐敏起来,善于看问题,并且也善于作形象的思索。
格拉西莫夫的准备工作,不只限于思索和阅读,也勤于谈话。他找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谈过许多次。记得我们去江西的路上,和张云逸同志同车,有一天,在餐车里闲谈,张云逸同志提到了毛主席的工作作风,格拉西莫夫用心听着,很感兴趣。凡是关于我们党的历史以及其他一切情形的谈话,他都感到浓厚的兴趣。
除了和领导同志谈话以外,他也找一些普通的工作同志谈话,参加一些座谈会,这一切,都是为了制好这影片。
我们在一起,谈得很多。我们谈土地改革,谈延安,谈烈士,谈长征,谈毛主席的故事和著作。有一次,我们谈到了毛主席的这句话: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压着两座大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格拉西莫夫热情地笑道:“这话多么生动呵。”往后,他把这句话写进了影片的解说里,并且用艺术的画面巧妙地把它表现出来了。
在影片的整个描写旧中国的部分,格拉西莫夫是用毛主席的上述这句话作为思想的基础的。
为了反映封建压迫和反对封建的斗争,影片着重地描写了土地改革。那时候,北京附近正在进行着土地改革,他们就近拍制了。据说,土地改革的画面送到莫斯科去时,曾和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的镜头
一样地受到赞扬。
帝国主义者欺压中国的史实,是罄竹难书的。要是在解放以前,我们可以拍摄黄浦江上的英美的军舰,可以拍摄英国巡捕和美国兽兵欺压中国人民的千万种暴行。但解放以后,黄浦江上的英美的军舰已经逃跑了,英国巡捕和美国水兵的种种暴行在中国大陆上也看不到了。
有一天,我偶然提到我在上海西牢坐过牢。格拉西莫夫欢喜地说,这是重要的材料。他亲自带着摄影师先一天去看好了拍摄的地点,角度和背景,第二天就去拍摄了。于是,英美帝国主义集团在中国修建的这座有十层楼房的巨大的监狱,作为英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的遗痕,留在这影片里了。这会使得那些至今还在帝国主义魔爪之下遭受灾难的殖民地的人民发生深刻的感触的。
在反帝的篇幅里,还有美机轰炸上海的凄惨的场面,格拉西莫夫又从过去的黑白片的材料里,选取了英美的巡警监刑和枪杀中国人民的镜头,这些,都会使得我们的人民,永远地、牢牢地记住英美侵略者们的血债的。
苏联同志非常注重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的传统,非常重视劳动的艺术的创造,岳庙的“乾坤正气”的金匾,壮丽的故宫,优美的天坛,伟大的长城和雄伟的石佛,这些,都被当作中国人民的优良的道德传统和艺术遗产,摄入了影片。
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毛主席的长期的斗争历史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了表现这些英雄的事迹,拍摄这些纪念地点,苏联同志到过井冈山附近,到过毛主席的家乡,到过南昌、瑞金和延安,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材料。可惜的是,有些纪念地,不容易在记录电影里表现。比方,井冈山是毛主席建立的最初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但要是光拍了山上的静止的峰峦和崖石,让广大的没有到过井冈山的人们看着,它和其他地方的山峦和崖石有什么区别呢?格拉西莫夫考虑到最后,除了用一幅井冈山的远景以外,还插了一张油画,这样,就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井冈山会师的历史事件表现出来了。
我们到了延安,看到了许多可贵的纪念地,可是有的被蒋匪毁坏了,有的没有收拾。毛主席住过的枣园的三面石窑,因为蒋匪不知道是毛主席故居,没有被毁,但里面空空荡荡,毛主席居住时,有些什么家具?怎么样摆设的?我们都无从知道。从前到过毛主席家里,去年还在延安的,只有延属分区的专员,我们就根据他的回忆,布置了毛主席故居的室内的陈设,并且把它保存在这影片里了。
解放了的中国的愉快的图景是非常之多的,拍摄也比较容易,但是千头万绪,从那里着手?着重一些什么呢?格拉西莫夫抓住了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中国和苏联的友谊,文化艺术和保卫和平这些重要的材料,扼要而生动地表现了新的中国的主要的动态。
苏联的摄影师们,即使是拍摄一个极短的画面也要作细密的准备,从来不草率从事。他们对于将去拍摄的地方都在事先作了充分的调查。关于画面的明暗,角度,构图和背景,他们无不精心研究,细致推敲。他们中间有的人不爱用轻便的手提的爱姆机,宁愿使用一种笨重的摄影机,这种机子,虽说笨重,但在摄影的时候,有木脚支在地面上,不会抖动,拍出来的画面一点也不会颤动,不会发生他们常常嘲笑的画面“跳舞”的情况。
音乐和音响,也是影片的有机的部分,必须配合得很好,要使它们和画面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五卅惨案那场面,音响里有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示威群众的枪声,我们嫌枪声低弱,录音的聂斯捷洛夫说,五卅惨案在本片里是一种回忆,要是枪声太大了,就会使人感到它是眼前的现实的事件,必须使枪声朦朦胧胧的,这才显出它是对于遥远的过去的事情的回想。
经过中苏两国的电影工作者一年的努力,“解放了的中国”拍制成功了。现在这部影片获得了光荣的一等斯大林奖金,这是毛主席的光荣,是他领导解放的新中国的全体人民的光荣,也是中苏两国的不可摧毁的深厚的友谊的又一鲜明的标志。在这片子的制作过程中,我出力是很微小的,附于骥尾,我也获得了崇高的奖励,在这里,除了表示个人的感激之外,并向参加这个影片的工作的全体苏联同志谨致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让我们祝福斯大林和毛主席,愿他们万寿无疆。(附图片)
斯大林奖金获得者之一——周立波同志


查看完整版本: [-- 从“解放了的中国”的摄制工作中所看到的苏联电影工作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