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1年09月 ->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叔湘 朱德熙 1951-09-29 00:00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吕叔湘 朱德熙
第五讲 表达
古人说,“辞达而已矣。”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说话和写文章,只要能够把意思表达出来就是了。”这样看起来,写文章也不是怎么烦难的事情。然而不然,问题在于那个“达”字。“达”者
“通”也,要能够通彼此之情才算是达。换句话说,达还是不达,作者自己没有资格决定,要读者来下断语。写文章的人谁都认为他的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可是读者却不见得都认可。斯大林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既是交际的工具,可见是双方的事情,不是你自己懂了就算数的。
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写文章就要处处为读者打算,也就必须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清楚,为的是要读者正确地了解你的意思。其次要简洁,为的是要读者费最少的时间和脑力就懂得你的意思。又其次要生动,为的是要在读者脑子里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打个粗浅的譬喻,语言好比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易的货币。付一叠钞票给人家,第一要紧的是票面要清楚,否则对方根本不肯接受。其次,宁可票面大而张数少,不要捧上一大堆小票子,免得点起来麻烦。又其次,最好是新的印得漂亮的票子,拿到的人分外高兴。
过去几讲所谈的,虽然也离不开上面所说这些原则,可都是从语言的形式出发,现在这一讲要从读者的角度来观察,分段讨论一些事例。重点还是放在“清楚”上,其次是“简洁”。至于“生动”,那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情,就暂时不去讨论了。
第一段 赘余和残缺
赘余。写文章要讲经济,不但为自己珍惜笔墨,更加重要的是为读者节省时间。下面这些句子里都多了一些东西。就意思说,不能算错,但实在都是废话,去了不仅意思不受损害,反而显得简洁干净。
(一)老刘是同他对面坐在同一办公桌上抄写的书记。(稿)
(二)敌人的军队是预先有计划有准备地从杨树庄南面二十里的榛子镇分数股摸上来的。(期)
(三)这样问东问西,谈七谈八,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作)
(四)这显然地说明了这个提案的本身是以美帝国主义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期)
(五)敦煌的地位在甘肃省的西边,离开酒泉和玉门关还有不少路。(报)
(六)礼拜天的时候,本来应该好好休息一下,我却到图书馆里坐了十二个钟头。(报)
(七)当他看到了这一切之后,内心感到了无限的痛苦与愤怒。(期)
(八)各报都以主要篇幅登载有关经济建设的各项报导与批评稿件。(期)
(九)母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作)
(十)电工处过去做的电门使用不耐久。(期)
(十一)可是它在二次大战中,曾被炸弹炸成废墟。(期)
(十二)我们〔的美术〕所表现的内容应该是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报)书记的工作就是抄写,计划、准备必然在事前,所以(一)的“抄写”(二)的“预先”都不必要。下面几句的情形也一样:(三)“的距离”,(四)“的本身”,(五)“的地位”,(六)“的时候”,(七)“内心”,(八)“稿件”,(九)“离现在”,(十)“使用”,(十一)“炸弹”,(十二)“描写”都该删去。
(十三)这个站供应八个合作社使用机器,使用方法是以低价把开机器的人和机器租给合作社。(期)
(十四)因为,以日本而论,在美帝心目中,它是过去有名的“陆军强国”。(期)
(十五)乏油水柜安装后,因为运用它,大大的节约了人民的财富。(信)
(十六)丝织绣品业手工业工人所制造的产品,在西北各省以及云南、贵州、西康等地区,不但拥有广大的市场,并具有悠久的历史。
(稿)
(十七)从扎莫司金馆长起,到各部主任,一直到女工,都亲身的参加了这个开箱、编目、布置陈列的工作。(期)
(十八)例如食道的瘢痕狭窄,直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组织疗法却能使它在短期内发生见好的效果。(报)
(十三)“使用方法是”,(十四)“以日本而论”,(十五)“因为运用它”都应该删去(十四例的“它”改为“日本”)。(十六)“丝织绣品业……的产品”就是“丝织绣品”,这样说多累赘,只要“丝织绣品”四个字就行了。(十七)开箱、编目等等不是馆长的工作,现在他去做了,可以说“亲身参加”,但是对于女工说,这些都是分内的工作,不能说“亲身”,“亲身的”应删。(十八)“见好”就是所发生的效果,只要说“能使它在短期内见好”就够了。
赘余的词语,不仅使句子啰嗦,拖沓,有时还会破坏句子的组织,例如:
(十九)这三个姐妹中各有不同的性格和嗜好。
(稿)
(二十)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发出翻译质量太低的呼声。(期)
(二一)例如法捷耶夫所作的“青年近卫军”常有夹杂着的乌克兰民族语言。(期)
(二二)于是就出了生产快报。内容主要是有重大生产成就或新纪录,以及上级的表扬鼓励等,便用纸写出或打出,很快的传播到工人中间去。(书)
(十九)“有”的主语原是“这三个姐妹”,现在多了一个“中”字,这句话变得没有主语了。(二十)“发出”没有主语,前面应加“有人”或“大家”等字眼,但是还不如干脆去掉“发出”。(二一)“夹杂着”跟“乌克兰民族语言”原是一个动词,一个宾语。作者凭空加一个“有”字,硬把“夹杂着”变成“乌克兰民族语言”的附加语。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它也担负不了这个任务,除非改做
“夹杂在里面的”,但那又何必呢?(二二)第二句从“有重大生产成就”起,本来是很完整的一句话,作者在前面安上个“内容主要是”,下面的话又不是“内容”,而是出报的方式,反而弄得牛头马嘴。应该把“内容主要是”删去。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赘余的词语,毫无道理,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用。
(二三)房中央挂着一只大红灯笼,上面“光荣人家”四个大金字似乎在闪闪发光。(期)
(二四)不过,工具书在体裁上所具有的特点,比之于在它的内容上的,尤有显著的地位。
(稿)
(二五)将现在的课本作为基本材料来看,情况还算好,就是有一些问题也不严重。(期)
(二六)完不成植棉任务即犯了原则路线的错误。(报)
(二七)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翻译哪一种书是最迫切需要的………(期)
(二三)发光就是发光,不发光就是不发光,为什么说“似乎”?(二四)“特点”怎么会“有……地位”?该说“尤为显著”。(二五)的“情况”,
(二六)的“路线”,(二七)的“环境”都莫名其妙,应删。
残缺。赘余是多了一些东西,残缺是少了一些东西。残缺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的残缺,就是句子结构不完整,或是缺少主语,或是缺少宾语、谓语等等,这在第四讲里已经讨论过了。还有一种是意义上的残缺,形式可能没有毛病,但是意义不完整或不连贯,我们现在要谈的是这一类。
(二八)事件之前班长曾向股长提过六次处理崩岩意见。(书)
(二九)但为了对于沙皇政府反动政策的反抗,瓦维诺夫拒绝了他们。(期)
(三十)大家知道战争的最后胜负不是海军、空军、更不是什么原子弹,而是占领地面的陆军。(期)
(三一)老解放区历年来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提倡婚姻自由等社会改革政策,基本上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期)
(三二)这种对人类伟大的贡献,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可能。(报)
(二八)应该说“事件发生之前”。(二九)应该说“为了表示对于沙皇政府反动教育政策的反抗”。
(三十)应该说“决定战争的最后胜负的……”。
(三一)“历年来”之后应添“实行”二字。(三二)应该说“才有产生的可能”。
(三三)工具书与普通书既有种种不同,因此工具书的编辑、印刷、出版,也与普通书有所差别。(稿)
(三四)在那些以利益法则为最高统治的国家里。(期)
(三五)一九五○年是根据一九四九年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的。(期)
(三六)从前,若干翻译工作者确也有一种自然的分工,但一般说来,还是不够专业化。(期)
(三三)“既有”之前应加“的内容”。(三四)该说“最高统治原则”。(三五)“一九五○年”之后应加“工作计划”。(三六)“翻译工作者”之后应加“中间”。
(三七)若是关于理智的事,我可以抑止,然而这忧郁近乎是生理的,就如同我自己无力制止我的失眠症一样。(稿)
(三八)一直到麦克阿瑟被撤职之前,马歇尔依然尽最大可能地来增援侵朝美军,仅仅是因为侵略胃口很大,但力量有限,而不是因为马歇尔不愿意把更多的兵力投到朝鲜战场上来。(期)
(三九)自从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因此,这些译品也就从提高中国的学术文化进而影响到了中国的语文。(期)
(三七)最后两个分句不接气,应插入“我无力制止”,意思才完整。(三八)第二与第三分句意思不连贯,应在第二分句后断句,在第三分句前补入“侵朝战争的失败”。此外,“仅仅”最好删去,下面的“但”改为“而”,“而不是”的“而”删去。(三九)分号前后也不连贯,应该把“因此,这些译品也就……”改做“翻译作品日见其多,又就……”。(本段完,全文未完)


查看完整版本: [--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