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迎兔年,喜听“画外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7年01月 -> 迎兔年,喜听“画外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子葭 汪洪洋 1987-01-29 00:00

迎兔年,喜听“画外音”

第2版(要闻)
专栏:

迎兔年,喜听“画外音”
新华社记者 何子葭 汪洪洋
兔年将临,繁华喧闹的上海商业街上,呈现出一幅幅安宁、欢快的“迎春购物图”:老人们悠闲地顾盼橱窗、柜台;年轻人三五成群穿梭在店铺之间,物色时新商品;儿童们欢笑、雀跃,指指点点……然而,逛街归家之后,人们在想什么?日前,记者在上海一些老幼皆知的“谈天说地”之处穿街走巷,访听“画外音”。
一个寒气袭人的清晨,记者走进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头的“湖心亭”茶室。但见亭内早已客满,举座茶客多是老人,一个个红光满面,端坐红漆圆桌,手捧紫砂小壶,啜茗品味。亭内亭外,茶香萦绕、热气腾腾。有位白发老人正说在兴头:“如今的日子用得着二个字——定心!吃不愁,穿不愁,用也不愁。我今年八十一岁了,子孙三十八个,有当工程师的,有当工人的。去年八十大寿,他们合送了我五百元,至今还没用完,这几天我正打算上街挑点新货色给我的第三、第四代,开心开心。”这位老人姓张,过去是工商业者。一旁有位姓黄的老工人点头称是,他说:“你老人家四世同堂福气好,我六十一岁,这个月刚退休,生有一儿一女,都三十上下了,还没孩子。我对他们说,好好读书,夜大学毕业后再给我抱孙子。如今的时代,不能老是拎着烟酒进门,要多学点文化知识回家!”“湖心亭”是古老的,“迎春”也似乎是个老话题,而老茶客的三二闲语却透出了几多新意。
上海人称“灶披间”的厨房历来是一个小小的“信息总汇”,七八平方米的空间,数家合用,家庭主妇们一面洗菜烧饭,一面谈天说地,喜怒哀乐、家计国事都是话题。当记者跨入上海市中心有名的张家宅居民区张西居民委员会的一个“灶披间”时,这里五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已在议论今年春节市场。一个叫胡翠宝的老太太说:“今年菜多菜鲜,花色也多,想吃什么,拎起菜篮子上一趟街就是了”;另一位苏老太太说:“今年大白菜丰收,随买之外,国家还给每家供应十公斤优惠价大白菜,价钱每公斤只有七分”;还有一位沈老太太说:“我们年货都办好了,老的买,小辈买,鸡、鸭、鱼、肉……加起来真不少呢”。五位老太太还告诉记者,她们这幢房子住着七户人家,几十口人,日子越过越好,相处越来越亲了。记者又接连走访了一些“灶披间”,人们都忙着洗鱼斩肉,送进冰箱,备着过节吃。许多工人、职员、技术人员、教师说:现在东西多了,人也忙了,但忙得高兴,因为政府想着我们。据悉,兔年春节前夕,上海市商业部门向市场投放了蔬菜六百七十五万公斤、近五十个品种,比去年增加2%;猪肉一万二千多吨,增加8%;家禽增加49%;海水鱼四百万公斤、淡水鱼一百万公斤,共比去年增加4%;以及大量牛羊肉、熟制品等。还投放了百货、家电及各种日用小商品,价值达六亿五千万元。


查看完整版本: [-- 迎兔年,喜听“画外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