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抗旱下种的两点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7年05月 -> 抗旱下种的两点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7-05-30 00:00

抗旱下种的两点经验

第2版()
专栏:

  抗旱下种的两点经验
太行第三专署
 一、打破思想障碍,组织抗旱下种
根据各地情况,群众抗旱下种的思想障碍,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麻痹侥幸的等雨思想,这种靠天思想,相当阻碍了运动的开展。其次是部分地区,因去年冬季生产搞得好,便产生了重副轻农的思想。如潞城李村沟,春耕开始了很久,还是放着地不犁,大搞运输。例如这村×××说:“搞运输有四大好处:来的快、赚的多、活儿轻、、吃的好。我以后就靠运输啦!不指望种地了”。
关于前一种思想的解决,必须首先使群众认识“农时有限,下雨无期”的严重情况,用群众战胜灾荒的实际经验,来启发与提高群众向旱灾作斗争的信心与勇气。如黎城东阳关,从计算下种时间的紧迫与有限,使群众认识到现在不种,再种上就不顶事了。又用几年来战胜灾荒的经验,使群众认识到“人能胜天”的道理,鼓起了群众抗旱下种的勇气与信心;因此群众提出:“该种地不能等雨,该吃饭不能靠天”的口号。接着便很快的行动起来。在这方面,各县都创造了很多经验,并提出了明确的口号。如长治中山头提出:“说老婆说不对是一辈,种地种不对是一季。”潞城提出:“战胜旱灾多下种,捉住田苗按富根”;“春天不下籽,秋天饿个死”。平顺提出:“人能胜天”,“争取栽活,一棵算一棵,栽活一亩算一亩”。总之各地经过这样的组织与动员,打破了等雨思想,猛热的开展了抗旱下种运动。
其次重副轻农的思想打通。据潞城李村沟的经验证明,必须在承认副业能获一定利润的基础上,来使群众认识农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设法如何使农业副业作到很好的结合,而绝不能单纯的强调农业生产和抛弃副业不谈。如李村沟,即先承认了副业上的四大好处,表扬了去年冬季生产,而又进一步的提出:“假使灾荒年咱们搞运输,是否亦能赚钱?”有的说:“灾荒年吃的还没有,还有力量搞运输。”又有人马上提出:“灾荒年就是有力量,有啥用处?就是给你个金马银骡,没有粮食你吃啥?啥也不能养人,只有粮食才能养人”。这样把大家的思想打通了。刘过计说:“地是聚宝盆,种地是根本。”李来秀老汉说:“怎么说亦是种地要紧,光绪三年闹灾荒,咱村二百多户死的只留下一百多户,到光绪六年亦死了不少,民国三十二年闹灾荒,陈村光打席不种地,死了三百七十五口,不种地不行,不余下些粮食亦不行。”程八孩说:“买卖钱卅年,犁沟钱万万年,种地是树根,买卖是树梢,什时该弄什就弄什。”这说明了群众不仅认识了以农业为主,而且要求农副业结合,把农副业的关系认为是树的根梢,这是非常切当的。因此我们解决重副轻农的思想,亦必须是由梢到根,再由根到梢,绝不能根梢两断。
  二、不仅种的要快,而且种的要好。
1、当群众思想上的障碍一旦被清除以后,群众便会迅速的行动起来,整个运动便会很快走向高潮。但在耕作技术上,却最易发生与形成“快而粗”的现象(如长治××村,有的地都未犁即种玉茭,快到一遍成功,粗到刨一个茬子下一个籽),因此在这时领导上即应抓住火候,注意与加强技术指导,纠正“粗”的偏向,争取尽量作到精耕细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长治苏店村当运动走向高潮时,发现了粗的偏向,即及时提出:“不仅种的要快,而且要好”。在长治中山头即提出:“人哄地皮,地哄肚皮。”长治四区王方头提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种不上地粮食是命根。”这种迎时的行动与指导口号,纠正了粗糙的偏向,使群众注意了精耕细作。
2、但在天旱不雨、土地干燥、劳力缺乏、农时紧迫的情况下,要想种的快种的好,除了加强劳力的组织领导与群众的积极行动外,还必须具体解决抗旱下种的实际技术问题。因为今年的情况不同于往年,所以技术指导亦成为一个极重要的环节,根据各县经验,除提出应时的口号外,主要的是加强村技委会的领导,集中群众经验,研究抗旱下种技术,并广泛交流。如无技委会的村子,即组织技术能手,进行研究,普遍交流。如黎城、平顺等县,在植棉时研究了旱天植棉办法,黎城南村、黄须两村集体研究的四项下种办法,潞城县农场与南关群众研究出的抗旱下种的九大技术,总之各县在这方面均有很多创造,这些技术的研究与交流,不仅能指导种的好、种的保险,而且更鼓舞了与坚定了群众抗旱下种的信心与勇气。


查看完整版本: [-- 抗旱下种的两点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